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科学管理原理 >> 科学管理原理作者 >> 正文 >> 正文

邬可义精准提升质量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理

来源:科学管理原理 时间:2025/4/10
白癜风患者 https://m.39.net/disease/a_5796519.html

一、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涵

(一)、森林质量:森林在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方面所有功能的价值总和。

(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在精准化《森林经营方案》指导下实施森林经营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

(三)、主要内容:1、基本信息精准:森林资源调查本底数据精准,经营设计科学合理,切实做到因林施策;2、《经营方案》精准:对森林类型解读和划分精准,对森林经营方向、经营目标确定精准,对经营技术选定精准,经营规划顺序安排科学精准;3、实施过程精准:对施工作业的逐环节实施精准化管理;4、检测评价精准:对调查设计、施工作业质量实施全过程复测、适用技术科学、数据精准;5,优化调控精准:全过程数字化调控管理。

二、指导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实现可持续经营的理论体系——“近自然育林”

(一)、近自然育林的概念:近自然育林:“就是在遵循自然规律,依托自然条件,借助自然力量,模拟自然形态的基础上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培育的以乡土树种为主,引进树种为辅,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功能完备,多种功能协调,接近自然又优于自然的森林经营理念和作业方法。”

近自然育林表达了这样一种思想:为了人类的需求,可以在保持森林自然结构的前提下允许实施有益于森林健康发展经营活动。通过人工手段促进天然林的恢复,使森林进入正向演替,在森林出现衰退前获取其自然损失的一部分而维持森林生物的总量。

这种理论认为,对森林的经营活动是有条件的,就是在“保持森林自然结构的前提下的经营活动。”所有的经营活动都不能造成森林自然结构的破坏。森林的生长发育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人类只有遵循森林的生长发育规律,严格按规律办事,才能实现经营森林的目标,达到可持续经营的目的。破坏了森林的自然结构,也就破坏了森林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和规律。这样的经营活动必然导致森林的破坏和经营活动的失败。

(二)、近自然育林的原则

1、选择乡土树种或至少是适应立地条件的引进树种

这是确保森林持久稳定的大原则。按照这一原则培育的森林,无论经历何种大的自然灾害都不可能造成森林大面积根本性破坏。

如果不按照这一原则培育森林,或者引进外来树种面积过大,就难以保证森林的持久稳定。在大的自然灾害面前森林就有可能遭受毁灭性破坏。

近自然育林可以是树种的全部替换、树种的增加,也可以只对林分结构进行小的改变而不在较大程度上改变树种组成。人工林和天然林向近自然林的转化,最初就是通过不同强度的间伐来实现的。

之所以把乡土树种作为主要培育对象,是因为乡土树种是经过数十万年激烈竞争、淘汰、选择遗留下来的地域适宜树种。表现出对地域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的极强适应性。把乡土树种作为森林的主要培育对象,就保证了森林的适应性和稳定性。就不会出现由于局地气候急剧变化对森林造成灾难性破坏。

近自然育林在把乡土树种作为主要培育对象的同时,也不绝对排斥对适宜树种的引种。而是强调对外来树种一定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观察实验,确定其适应性,并确认不会发生对乡土树种植物入侵的生态危害后。才可以大面积引种。

近自然育林这种依托自然条件,而不强力“改造”破坏自然的指导思想和做法,避免了森林经营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减少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使森林的多种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得以实现。

2、建立生态稳定和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森林结构

采用近自然育技术培育的森林,具有很高的稳定性,通常体现在病虫害、风雪灾害和等自然灾害减少。全球气候变化产生的影响凸显了近自然森林在生态稳定性方面的优势。

林分越是接近自然,各树种间的关系就越和谐,与立地也就越适应,产量也就越大,其稳定性也越好。森林建设只有在服从生态的前提下才能有长期的经济收益。安全持续地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以及森林内的动植物生境。建立生态稳定和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森林结构是近自然育林的一个重要原则。

3、充分利用森林的自我调控机制利用自然力量,保持人和自然力作用于同一方向

森林具有极其强大的自我调控能力,这是任何外力所不能比拟和替代的。近自然育林就是努力掌握森林自控力方向,顺应这种自控力来加速森林的发育进程。而绝对不允许逆势而动破坏森林。

近自然育林容许掺入外力,但应在全部森林区域上连续保持它的生物多样性、生产性和更新性,使森林持续完成今天的和未来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持续采伐木材在生态上也是必须的,但是每项林业措施要适应自然保护的要求,并与其他保护功能达到协调,安全持续地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特性、景观,以及森林内的动、植物生境。

采用近自然的森林建设方法,林业就掌握了在全部森林区域上实现自然发展和无风险利用的钥匙

(三)通过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实现可持续经营的主要途径

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的本质是充分发挥森林的功能并提高其价值,保持森林长期健康、稳定的可持续经营趋势。森林的功能是指其在生态、经济和社会领域发展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相应的,森林的价值主要是指森林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森林自然属性的外在表现是由生物学特性各异的单一树木组成的聚合体,内在表现是单一个体间的互相排斥又相互依存。森林就是这样由树木个体相互影响又相互依存构成的矛盾组合体。

森林的社会属性则表现为生态、经济、社会功能在价值上的矛盾和统一,三者具有矛盾性也具有统一性。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和可持续经营,就是要处理好三者矛盾与统一的关系,使三者处于一个良性循环体系当中。

那么有什么有效途径使其实现良性循环呢?

1.调整树种结构提高优质珍贵树种占比

由于树木的生物学、物理学、生物化学特性的影响,使其种间差异巨大。这种差异性在生态、经济、社会层面都有及其明显的表现。

比如共同生长在小兴安岭山系的红松和青杨对比。二者都是高大乔木,单株材积最高都可以达到10m3以上,但二者一个生命周期中的最佳段,经济价值相差十倍以上。红松果材综合经济价值单株最高可以达到五万元以上,青杨最高只有3--5千元左右。固碳量基本相同,但固碳时间红松是青杨是三倍以上。占用林地面积红松只有青杨的二分之一。二者的价值高低立判。

2、调整质量结构提高优树占比

树种相同、树龄相同的人工林中,由于树木个体受遗传品质和生长环境的影响也存在着巨大差异。同种、同龄的林分中同样可以出现五个树木等级。

在树种多样,龄组不同,生长环境迥异的天然林中树木优劣差异更有天壤之别。因此,在林分中选出并培育优树无疑是提高森林质量的不二选择。

树木从生到死必然经历价值不断增加到不断贬损的过程。树木的成熟阶段,就是其价值由增值转向贬值的拐点。这个拐点,既是树木的经济价值的拐点,也是生态价值的拐点。因为从这个时候开始,树木的各项生理机能开始退化。根据这一价值拐点,可以把林木分为“增值资源”和“贬值资源”。

增值资源是指,随着树龄的增加,其蓄积量不断增加,立木材质和生态功能未出现下降的林木资源。其中生长量较高的称为高增值资源,生长量较低的称为低增值资源。

贬值资源是指,随着树龄的增加,其立木生长曲线由高峰开始下降的林木资源,实际上其材质和生态功能下降,价值量也相应地呈衰减趋势。其中价值量呈逐年强势衰减的称为绝对贬值资源,超出单位面积内合理密度、影响林分生长的林木称为相对贬值资源。

森林经营的最终目标是培育增值资源,扩大立木资产,提高森林质量,及时采伐利用贬值资源,实现森林的近自然更新,培育优质、高价、高效的可持续森林。

3、提高大径材比重

提高大径级树木占比,是提高单位面积生长量和蓄积量最重要的途径。我们大家都知道,森林蓄积量的增加主要是靠树木径级增长来实现的,树木的高生长在增加森林蓄积的作用居次要地位。大径级树木在生态上具有时间功能优势,树木的径级越大自然寿命越长,固碳时间越长,其他的生态功能也会更强。在经济上更可以发挥价值扩张优势。大径级木材在市场销售中与中小径级木材相比一般情况下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

4、调整林分密度保证森林健康提高林分的生产力水平

根据林分特点和发育阶段调整密度,使其处于最佳的适宜生长状态,是保证森林健康,保持生物多样性丰富,保持林地持续高生产状态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林分密度过大会导致森林健康程度下降,生产能力降低,生物多样性减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下降。林分过于稀疏又会造成林地生产力的浪费。

5、发挥、利用林地空间最大价值,保证森林可持续经营。

充分合理利用林地空间是提升森林质量的基本要素和主要途径。做到适地适树、优地优树,才能提高林地的高效利用率,才能够保证森林健康和综合价值的持续提高,才能筑牢森林质量提升基础,夯实可持续经营的资源本底。我国优质林地的高效利用率目前还达不到30%。可见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的空间是多么巨大。

6、提高森林天然更新能力增加天然更新比重

天然更新是森林与生俱来的本能,和人工更新相比较,具有成本低、见效快、适应性好的特点,体现出人的作用力和自然力同向的近自然育林的本质特征。

在森林更新中不断增加天然更新的比重,降低人工更新的比重已经成为世界林业的普遍共识。

7、科学经营、科学管理是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实现可持续经营的根本保证

建立科学的森林经营体系,严格按自然规律经营森林,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强可预见性、明晰目的性是提高森林质量实现可持续经营的基本前提和不可或缺的手段。

实践证明缺乏对森林自然规律的科学认知,缺乏严谨科学的经营措施和手段,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方法,都没有可能经营管理好森林,更无法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经营管理者的素质决定森林质量和可持续经营的程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zz/16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