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观看视频
9月25日,两院院士、高校校长、期刊编辑和学术领导汇聚北国长春,以第十六届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为契机,深入交流与研讨中国科技期刊的创新方向和发展趋势,共同助力中国科技期刊的世界一流化进程。
人民网围绕“合作共赢,赋能未来——共筑科技期刊发展生态圈”的论坛主题,对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副社长刘冰进行专访,探讨互联网语境中的科技期刊生态圈的建设路径。
一、重视科技期刊大众化传播
强化期刊公众服务能力
刘冰说:“科技期刊应该加强在公众传播的力度,科学传播不但要对小同行服务,还应服务于更广泛的大众。”
科技期刊的大众传播,是科技期刊以公众理解科学的理念为核心,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传播渠道和手段,向社会公众传播科技期刊平台的科研成果、科学知识和科学思想。刘冰认为,科技期刊的传播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期刊编辑自身具备科学传播的素养,他说:“将科研成果面向大众,需要编辑具有多方面的素养,比如语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对品牌的推广能力等。”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科技期刊通过科学传播方式发挥出了平台优势。中华医学系列杂志的科普杂志将关于疫情的科研成果转化成科普语言,让人们更早、更快地了解有关新冠肺炎病毒的知识,从而助力全民科学地防疫。”刘冰说。
刘冰介绍,中国科协为提高科技论文转化科普内容的效率,打造了“和公众见面”的机制,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参与了这样的行动。他说:“期刊尽可能地把一些有价值的、对公众健康有益的论文,用科普的语言描述出来,发布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zz/6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