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的踊跃参与下,英国皇家化学会发起的“记录化学传播科学”视频大赛已经顺利完成了评比。活动共收到了近80份包罗万象、各具特色的参赛作品,最后经过三轮综合评定(初筛,初审和专家评审),4份“优秀科普作品”和12份专业作品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快来看看获奖榜单,有没有你熟悉的名字或高校呢?让我们来共同祝贺这些获奖者吧!
当前,人类社会的发展正面临着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能源短缺、食品安全及传染病大流行等诸多全球性挑战与压力。为应对这些问题和挑战,多领域、多学科的交叉合作得到突显。而化学学科作为一门中心学科,越来越走向交叉融合与通力合作。但目前化学化工学科的核心作用并没有得到大众应有的理解和认同,反而被误解甚至妖魔化。此次活动,我们希望大众及专业人士能通过视频形式,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广泛科普“公共安全与健康”话题及化学学科在其中的关键作用,将更多科学知识传播给更广泛的人群。我们评选时同时兼顾作品的科学性、科普性及视频呈现效果,随后我们将陆续展示这些获奖作品。希望这些获奖作品在科普大众的同时,能引起大家的共鸣和深度思考,敬请期待吧!
在此,我们也对积极参与的各位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大家在复工复学的当下再接再厉,未来更上一层楼!
专业作品获奖名次一等奖
探秘人体内的星“尘”世界
作者:陆达伟,杨航,刘琳,杨学志,左培杰,陈子谷;指导老师:刘倩
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简介:大气污染物中的细微颗粒,是如何进入人体内的血液循环的?快来和我们一起探秘人体内的星“尘”宇宙吧!
二等奖
可乐你喝光,塑料瓶也“酶”了
作者:蒋波
单位:山东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
简介:喝完可乐随意丢弃的瓶子,竟然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的体内?!来看一项黑科技,让塑料瓶变废为宝。
潜藏在你我身边的晴空杀手:臭氧污染
作者:马佳米
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简介:“在天是佛,下地成魔”,面对晴空中的杀手—臭氧,我们该如何防控?
三等奖
远离“碧池”——泳池中的化学
作者:陈明希
单位:天津大学
简介:你可知游泳也要远离“碧池”?化学如何让泳池拥抱蔚蓝?快来一起看看吧!
被误解的丰产使者:农药的前世今生
作者:陈芮
单位:南开大学
简介:农药是作物丰产的使者,还是让人食物中毒的元凶?精心制作的手绘动画,精彩讲述农药的功过是非。
谁动了我的口罩?
作者:张阳阳
单位:清华大学
简介:没有化学就没有口罩。你们戴的口罩,为何处处都离不开化学?
优胜奖
两分钟带你了解如何实现膜技术的绿色转型
作者:谢宛岑,唐鹏,胡敏莉,纪轩宇,吴曹斌,于添,吴其栋;指导老师:刘百仓
单位:四川大学
简介:废水处理、海水淡化离不开的那层膜,如何才能成为“真香”的绿色技术?
三生三世,探访电池
作者:杨小泽,指导老师:刘大颖
单位:天津农学院
简介:电池有什么能耐,又会成为哪种垃圾?带你穿梭时空,为你讲述电池发展的三生三世。
饮用水卫士——消毒剂净水机的奥秘
作者:李嘉钰
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简介:饮用水是如何从水源地到千家万户的?深入浅出的小视频,告诉你家庭中如何才能喝上安全的饮用水。
入围奖
实验室的那点事之实验安全
作者:魏昌庭
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简介:多一份细心,多一份保障,实验室安全一刻也不能放松!
齿上寻“菌”千百度
作者:杨东(SZPT-CHINAiGEM团队)
单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简介:爱吃糖,又怕口腔问题?超酷口香糖,边享美味边护口腔健康!
神奇的微观世界
作者:汪顺义课题组
单位:苏州大学
简介:仰望星空可叹宇宙之大,洞察微观则知世界之奇。肉眼不可见的新冠病毒,在科技之下也无所遁形。
优秀科普作品(排名不分先后)
识破酸碱骗局守护家人健康
作者:金泽琪
单位:天津大学
简介:五花八门的净水器和饮用水广告到底是真是假?又有哪些误导?快来这里解开真相吧!
化学知识在身边
作者:庹杰
单位:宁夏大学省部共建煤炭高效利用与绿色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简介:你知道怎么正确使用消毒剂么?你知道如何消除水垢和背后的原理么?快来和我一起学习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吧!
大隐隐于室,污染染于肺
作者:李华成
单位:宁波市北仑区小浃江学校
简介:室内空气污染物有多可怕?本视频为你揭开隐形杀手“氡”的神秘面纱,希望引起大众的重视。
大自然的伙伴——硅藻
作者:沈垚,张悦,李大利,廖麒喻,赵雨桐;指导老师:张育新
单位:重庆大学
简介:一段清新的动画为你展示海洋硅藻的知识和作用,希望未来我们能够更好的利用它造福人类。
活动奖项与奖励所有获奖者都将获得相应的如下奖励:奖金及奖品
超值奖金或RSC专属定制奖品
获奖证书
RSC提供的获奖证书
会员资格
免费一年的RSC会员资格
实习机会
RSC(北京或上海办公室)及企业(亨斯迈化学上海研发中心,沙特阿美北京国际研发中心等)实习机会
专家评委:马军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
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学院
长期从事水处理工艺理论与技术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并应用于饮用水净化、污水深度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和海水等领域。他说:“水污染与水安全的问题刻不容缓。科学与科普是一体两翼,我呼吁我们的科研群体发挥自己所长,让更多的科学知识走入普通大众。”
潘勇教授
南京工业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主要从事化学化工与安全领域的交叉学科研究。他说:“人们总谈“化”色变,认为化学化工是危险的,有污染的,有毒有害的。但化学化工行业不应该被妖魔化,他为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要重视化学品、管理好化学品、安全使用化学品,让化学品安全知识更好的普及,确保大家的人身安全与健康!”
许雅君教授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北京市健康科普专家
主要开展食品卫生与营养等相关的研究。作为新锐名师和慕课先锋,她一直在教育之路上不断摸索创新,为学生用心打造出质量高、效果佳的精品课程。她说:“我们科研人员做太多科研是没有转化成生产力或者社会公信力的,希望我们能通过不同的手段或渠道,将更多的科学知识或科研成果传播给更广泛的人群。”
刘思金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主要从事环境污染物与人类健康效应相关研究。在紧张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之余,他总是希望对社会尽更多的责任。他说:“环境与健康问题是当代生态环境、公共卫生乃至临床医学共同面临的重大研究课题,也是对人类是否可持续发展影响最大的问题。希望我们的专业人士,能够将这些问题更广泛的科普。”
您可点击文末动图了解本次活动详情。欢迎联系我们发布论文报道??RSCChinarsc.org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zz/7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