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文龙,男,年入党,年初从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能源经济与管理研究所重新回到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电子商务系开展教学工作。主讲《管理信息系统》和《EXCEL数据分析与决策》课程。目前正在进行《EXCEL数据分析与决策》课程的微课开发研究和《企业经营与决策沙盘模拟》课程研究与建设以及《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工作。教学过程中,与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同事一起共同探讨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探索新形势下电子商务发展与电子商务人才培养。
科学管理,理论与实践结合
“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学会学以致用。”冯文龙老师表示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来管理班级,将理论用于实践,这样的教学,能更好地向学生们讲授课程。
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中,很多同学都反映课程难度大,听不懂。为了让学生更加透彻的学习这门课程,冯老师在教学中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与《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平行开设,做好理论与实践的衔接,通过应用与设计来加深学生对理论课程的理解。
“初识管理信息系统,是从冯老师第一节课的漫谈开始的。我很喜欢这种不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然而第一节课后还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听得云里雾里的,后来一步步的加深理解和课程设计,逐渐看到庐山真面目。”张登科同学在冯老师的课程结束后感慨道:“做课程设计时,冯文龙老师会耐心的解答我们提出的问题,他会在告诉我们答案的同时,传授我们思路以及技巧,这就是所谓的‘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幽默风趣的讲解,加深了我们对课程的印象,整个课程结束后,真正收获了很多东西。”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学习的目的在于实践。”冯老师强调道,课程教学要“落地”,要真正用所学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要勇于实践,不断创新。
纸上谈兵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冯老师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用专业的知识指导学生,在教学中突出实践的重要性,最终让学生有收获。
创新管理,特色造就人才
教育,需要创新。冯老师为了解决学生无故缺课的问题,经过多年的实践,他总结出一个方法——分组管理。
冯老师上课从来不会点名考勤,学生的出勤率却能够达到百分之九十九,关键在于教学第一节课进行教学的组织设计,采用分组方法。将教学班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小组按指定区域就座,每个组选拔一名小组长,小组长对任课教师负责,教学管理过程中对小组长进行有效授权,由小组长加强对小组的管理,通过制定相应课堂教学制度,加强对班级教学的管理。每节课小组成员坐在一起,既方便对有关问题讨论,又可以考察人员的出勤。小组成员的平时分与小组表现挂钩,并由组长按照严格的标准给定。通过这种方式的实施,一方面推进了小组讨论式学习,一方面加强了课堂教学管理。
当然课堂教学改革也在不断的推广和深入,如将案例讨论教学、行动教学引导技术以及沙盘模拟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引入课堂教学,大大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创新的管理方法,在确保课堂出勤率的同时,也带动了课堂气氛,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只要心中有景,何处不是花香。冯老师依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不拘泥于形式。他坚信只有拥有创新的理念,创新的精神,创新的行动才可以谱写新的篇章。
自我管理,有所为有所不为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这里的不为不代表什么都不做,而是要有选择性的去做,在你有明确个人目标的前提下,可能你不需要在某些课程花费太多精力,但还是要完成基本的课程要求。”针对学生自我管理的问题,冯老师这般建议道。
在多年的教学中,冯老师发现,很多同学在大一时对自己要求严格,大二大三逐渐放掉自己,这违背了大学教育的初衷。对此冯老师建议道:“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观念非常重要。同时,学生还要积极主动找导师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或许就会发现自己的个人方向。”
“学生要学会有所为有所不为,”冯老师提到关于学生的社会工作问题这样说道:“学生在各种组织或是社团里面,当然也能够得到锻炼,但是参与的活动往往与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或个人发展方向不是相符合,许多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到社团当中,甚至与正常的教学活动相冲突,从能力优化的角度是存在很大问题的。”
大学是人生中重要的阶段,我们会学到比以往更多、更重要的东西,在这个本该奋斗的年纪,莫让眼前的浮华蒙了眼,乱了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作为一名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的老教师,冯老师的梦想简单而又纯粹——让学生有所得。学生有了获得感,才会对老师有认可感。时光在冯老师身上留下太多印记,他将自己的大半辈子奉献给教育事业,一事精致,足以动人。
与您同在服务管院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zz/8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