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基地观看卫星发射,在贵州“天眼”小镇坐观星云变幻,在西双版纳研究基地观察热带植物生长……“旅游+科技”融合发展,科技元素进入传统旅游业,科技圣地变身旅游胜地。
近日,国家旅游局、中国科学院联合组织评选,发布了“首批中国十大科技旅游基地”,包括:贵州黔南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湖北宜昌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中国科学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中国科学院青岛海洋科考船、中国科技馆、甘肃酒泉卫星发射基地、中国科学院安徽合肥董铺科学岛、中国科学院西安国家授时中心、中国科学院遥感卫星接收站三亚站。
“科技+旅游”寓教于乐
随着人类科学的发展,“上天揽月,下海捉鳖”的神话得以实现,科学研究基地逐渐对公众放开,发展成为新兴的旅游景点。“科技+旅游”的融合发展,推动了科技支撑旅游发展、旅游促进科技传播。
贵州省黔南州的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今年清明假期该景点所在的平塘县接待游客36.92万人次。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每年接待游客在70万人次以上。近年来,上海科技馆年均接待游客量近万人次,已超过部分风景名胜类标杆旅游景区的游客总量。
在首批中国十大科技旅游基地中,如三亚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贵州黔南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等一些看似神秘的科技基地名列其中。科技景区该怎样满足游客的需求呢?中国旅游研究院战东梅博士认为,科技旅游景区应更多
据悉,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配备了50名专门的科普讲解员。游客来之前还可以通过植物园的微博、
深挖科技旅游产品
科技旅游将科普与旅游结合,游客既放松了身心,又能在游玩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寓教于乐。因此,青少年以及科技爱好者是科学基地的主要游客。
虽然许多人对此次评选的十大科技旅游基地都有所耳闻,但是很可能并不熟悉背后的科学原理。中国科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设计中心主任助理齐晓波博士介绍说,比如说公众都知道“时间”“时差”,那么标准时间是怎么来的?如何划区?就可通过西安国家授时中心,探寻时间管理的秘密。这样的科技旅游景区能满足游客的好奇心,对游客来说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齐晓波介绍,重视科技项目是否具备旅游活动开展的可能性,成为此次评选的重要标准。遴选出来科技旅游胜地,都需要具有能开展旅游活动的条件,并能将核心科研工作地和旅游活动区进行区分。
三亚中科遥感研究所所长杨天梁说,产业园里可展示的内容非常丰富,其中包括:“海南省地球观测重点实验室”、“三亚卫星虚拟地面站接收系统”、“遥感大数据平台综合演示系统”等多套系统,能帮助公众直观感受海上丝绸之路、南海岛礁监测、数字海南等社会热点。目前已经完成各种规模科普活动余次,每年接待各类科普活动受众数千人次,但是由于科研工作的需要,只有提前预约才能参观。未来,三亚中科遥感所要将科研任务和科普观光的功能逐步区分开来,发展旅游业。
科技旅游带动产业发展
首批中国十大科技旅游基地都已具备开展旅游发展的条件,其中,一些科技旅游产品早已成熟。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湖北宜昌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中国科技馆等景区已经投入旅游市场,现已均为国家5A级景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应。
去年9月25日,黔南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对外开放,边远闭塞的黔南山区成为世界
目前,我国各地有着类型多样的科普旅游资源,主要包括现代科技园区、科技馆、动植物园、海洋馆、博物馆以及古建文物遗址等。此外,一些具有自然挑战性的旅游方式也备受北京权威白癜风专科中科让您告别白癜风秀健康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hx/1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