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科学管理原理 >> 科学管理原理核心 >> 正文 >> 正文

学术理论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发展历程

来源:科学管理原理 时间:2022/10/13

贺艳芳

德国一直将高等教育视为国家创新的关键驱动力,以高质量教育和研究确保社会的进步和繁荣。德国目前共有所应用科学大学,占比超过高校总数的50%。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从出现至今仅有50多年的时间,却成为德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摇篮。追溯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发展历程,挖掘其演进规律,探讨其未来发展方向,能够为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一、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发展历程

(一)从工作中的非正式学习到专业学校(中世纪-19世纪中期)

欧洲中世纪手工业学徒制中,行会所制定的学徒、工人、技师这三类级别的职业资格制度是最早的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学徒通过“看师傅做,学着师傅做,协助师傅做”的方式学习技能,满师后从技工到技师这几年的社会磨练,则被视为职业继续教育[1]。此时所谓职业教育并没有如今所说的“知识”的要求,积累和传授职业相关知识的提法最早出现于17世纪末,那个时候“重商主义国家看到了贸易和商业的财富之源,出于经济目的和商业用途,他们努力在特殊的专业学校培养合适的人员”[2]。17世纪末到18世纪,出现了以各种名称命名的手工业及商业类专业学校,但是职业继续教育的概念并不明确。

整体而言,直到18世纪末,人们都是终身从事某一职业,而所谓的职业继续教育大多都发生于工作中的非正式学习中[3]。据记载,年普鲁士王国首次颁布指令,要求泥瓦匠必须通过考试才能获得晋升技师的资格。而这些申请技师资格考试的人,需要提交之前获得的职业证明和简历,并特别提出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hx/140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