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园林绿化研究中心民生智库收录于话题#智库观点个内容
大尺度城市森林和园林绿化建设是构建世界城市体系的核心要素,也是体现世界城市现代化水平和宜居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民生智库通过梳理北京市平原造林的背景、成效,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建议。
一、背景介绍
年初,北京市公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让森林走进城市”,规划未来5年北京在城市边缘新增城市森林绿地15万亩。
年末,社会公众对于PM2.5的热议,犹如一管催化剂,让这一规划中的数字迅速“改写”。同年12月底,北京市两会首次将防治PM2.5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决定年要在年度10万亩造林任务的基础上,再增加20万亩平原绿化。
年9月,《关于年实施平原地区20万亩造林工程的意见》(京政发〔〕12号)指出,加快推进平原地区造林绿化,建设城市森林,是本市改善生态环境、造福人民群众的一项具体行动,也是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重大决策。
年,在第一轮百万亩造林基础之上,北京市启动了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行动,计划到年,力争新增森林绿地湿地万亩,提升首都生态承载能力,增强市民的绿色获得感。
二、成效评价
1、城市绿量大幅增加
-年开展第一轮百万亩造林,该轮平原造林注重新建林的区域性建设,计划完成万亩,实际完成万亩。
-年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结合拆迁腾退留白增绿的规划,在选址上注重与上一轮造林地的衔接,形成大尺度的森林景观。
历年平原造林的计划任务量与完成任务量见图1。
图1:北京市两轮百万亩造林绿化面积计划任务量与实际完成任务量
年是北京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建设的决胜之年,新一轮造林已完成85%。截至年初秋,两轮百万亩造林共为北京平原地区新增森林多万亩,全北京市常住人口每人可以平均有60平方米的森林。
图2:[BTV-1北京新闻]报道截图
2、绿化覆盖率稳步提升
两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建设是首都生态环境改善最重要的举措之一,随着该项工作的不断推进,北京市的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森林覆盖率不仅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状况,同时也是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创建文明城市考核的重要指标。自开展百万亩平原造林工作以来,北京市城市绿化覆盖率已由年的46.20%提高到了年的48.96%,且预计今年可达到49.00%。北京市历年城市绿化覆盖率见图3。
图3:北京市历年城市绿化覆盖率变化
3、生态价值显著
北京市平原造林效益是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综合,从平原造林工程的定义和实施目的出发,生态效益是国家平原造林工程的首要追求目标。而随着平原造林面积的不断增加,林木不断生长,北京市平原造林的生态效益也日益凸显。
专家利用北京市平原造林相关数据,通过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和替代成本法等方法,对北京市第一轮百万亩平原造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该项研究共筛选出调节气候功能、净化空气功能、固碳释氧功能、降低噪声功能、固土保肥功能、涵养水源功能等六项主要生态功能指标,估算出北京市第一轮百万亩平原造林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共计.89亿元,生态效益价值量分布见下表。
表:北京市第一轮百万亩造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
功能类型
价值量(亿元)
比例(%)
调节气候
.06
36.84
涵养水源
1.29
0.40
固土保肥
16.98
5.21
固碳释氧
66.10
20.28
净化空气
76.46
23.46
降低噪声
45.00
13.81
合计
.89
三、存在的问题
“三分靠建,七分靠养”,平原造林新建林地工作已接近尾声,当前的重点任务是养护,在养护工作上永远没有休止符。通过多年的养护管理,目前平原造林树木总体长势良好,达到了立地成林的造林目标,明显改善了城乡人居环境,但随着林木的增长,林木养护问题日益突出,林下经济发展认识不足,平原造林的高质量发展遇到瓶颈。
图4:北京市某区第一轮百万亩造林地块
(拍摄于年8月初)
造林之初,多数乔木栽植密度多为4m*4m,随着林木的逐年生长,林分大部分逐步郁闭。林木生长竞争加剧,个别树种出现烧膛、干梢等问题,林木健康状况受到一定影响。部分造林地块以纯林为主或为大面积块状混交的设计,形成的森林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导致林地抵御病虫害能力差。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留白增绿的少数地块立地条件,造成林木“死了补,补了死”的恶性循环。此外,近年来北京北部地区由于低温、寒潮等异常气候的影响,致使部分树种产生冻害、腐烂病等。
所有上述养护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林地质量和景观效果,导致平原造林的景观游憩功能较弱,不能让周边居民享受绿化成果带来的福祉。此外,平原造林的养护政府每年投入大量资金,而养护主体对生态友好型的林下发展认识不足,林下经济面临产业链条短、产业效益低、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
四、发展建议
1、加强养护监管,提升专业养护水平
两轮百万亩造林已成规模,根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的要求,养护管理要逐步从“常规养护”向“高标准养护、高质量发展”转变,过渡期对平原造林养护效果的监督考核势在必行,常态化监督管理机制亟待建立。通过建立长效考核评比机制,可以有效推动平原造林养护工作监督常态化。此外,通过园林养护专业培训,提升养护队伍的专业养护水平,切实落实林地养护任务,稳步推进百万亩造林高质量发展。
2、科学编制森林经营方案
为了科学、合理、有序地经营森林,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需要根据森林资源状况和社会、经济、自然条件,编制森林培育、保护和利用的中长期规划,同时,对林地的生产顺序和经营利用措施进行规划设计。通过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落实,进一步明确有林单位的经营方向、培育目标、年度任务措施和工程量,为平原造林的经营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计划。
3、加快林分结构调整
有了《森林经营方案》的中长期规划设计,但受限于养护单位技术水平有限或新型集体林场成立时间较短,体制机制尚未完善,如何具体开展林分结构调整工作,是摆在有林单位面前的一大难题。首先需要根据市局的相关指导文件,结合林地的实际情况,编制林分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其次,通过结合作业法的实地指导,有林单位可以持续科学落实林分结构调整工作。最终达到培养健康、稳定、高效的平原森林生态系统的目的,同时,构建混交、复层、异龄、多功能森林群落,持续提升森林质量。
4、着力提升景观游憩功能
为进一步拓展城市绿色空间,增强平原造林景观游憩功能,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亟需利用现有的平原造林开展村头片林景观游憩功能改造提升工作。通过村头片林景观游憩改造提升实施方案编制、审批、实施和验收工作,提升重点地块的景观游憩功能,让老百姓实现“出门即游憩”的生活方式。
5、探索发展林下经济
发展林下经济是高效利用林地资源、提高土地生产力的客观需要,是推进乡村振兴、兴绿富民的重要举措。发展林下经济应当坚持“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市场主导、科技支撑”的原则。新型集体林场作为发展林下经济的主体,需充分认识发展林下经济的意义,结合管护范围内平原造林的实际情况,科学规范利用林地资源。通过着力提升林下经济品牌建设,加强经营主体的培育,加快市场营销流通体系构建,深化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等工作的开展,积极探索和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
图1、图3数据来源: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历年《北京统计年鉴》、年为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公布计划达到值
参考文献及相关政策文件:
[1]唐秀美,潘瑜春,高秉博,郜允兵.北京市平原造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52(2):-.
[2]全国林下经济发展指南(-)(林改发〔〕号)
[3]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关于科学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通知(京绿办发〔〕60号)
[4]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京市财政局关于开展平原生态林林分结构调整工作的意见(京绿办发〔〕号)
[5]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关于加强村头公园(村头片林)建设的通知(京绿办发〔〕号)
[6]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关于科学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通知(京绿办发〔〕60号)
作者:民生智库园林绿化研究中心
编辑:民生智库连雪红
——END——
往期精选
★民生智库
对生活垃圾减量的五个思考(上篇)
★民生智库
对生活垃圾减量的五个思考(下篇)
★民生智库
北京“两区”建设开放模式经验分析
★民生智库
“十四五”时期如何推进共同富裕
★民生智库
河长制的五大显著成效与四大优化建议
?生活小贴士?
北京市明日(12月22日)
出行提醒——限行尾号2和7
天气预报——多云,5℃/-3℃
(数据来源:中央气象台)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关于我们
民生智库是中国最早专注于公共事务领域的社会研究智库,也是国内最大、最具影响力的政府合作智库之一,连续两年成为国务院扶贫办全国扶贫退出评估唯一社会智库,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委托单位,拥有国内唯一专注于民生领域的大数据研究院。
智库秉持“真实社情民意、权威评估咨询”宗旨,以“为社会思考、为国家献策、为人民发声”为己任,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hx/14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