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中国膜工业协会
了解更多行业动态
据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由环境学院作为第一单位独立完成的“卤代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环境污染特征与物化控制原理”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完成人为余刚、黄俊、邓述波、王斌、杨波。POPS作为《斯德哥尔摩公约》控制对象,是一类全球 环境学院作为第一单位与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膜集成城镇污水深度净化技术与工程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研究由环境学院黄霞教授领导,院内完成人包括文湘华、梁鹏、肖康、孙剑宇、夏俊林、邱勇。我国正面临严峻的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问题,采用膜技术这一国际热点技术对城镇污水进行深度净化与回用,是解决水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项目围绕城镇污水膜集成深度净化所需膜材料-膜组器-膜集成工艺开展了全链条攻关,自主研发出高性能膜材料与膜组器,打破技术垄断;创新低碳源深度脱氮除磷、高品质再生水制备工艺,显著提升出水水质;实现膜池-生化池联动优化曝气,节能降耗达世界先进水平。研究成果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应用,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并促进了行业进步。这是该团队继年“低能耗膜-生物反应器污水资源化新技术与工程应用”成果获国家科技部进步二等奖之后,第二次获国家科技奖。
黄霞教授代表获奖团队出席奖励大会
环境学院作为参与单位与中国环科院等单位共同完成的“填埋场地下水污染系统防控与强化修复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环境学院李广贺教授为该成果的第二完成人。该项目针对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问题,研发了填埋场地下水污染系统识别与风险评估技术、填埋场地下水污染系统防控与强化修复技术;以系统防控为核心,基于不同风险等级开展工程技术优化集成与示范,突破了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防治工程技术难题,并在我国二十多个省市推广应用,为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防控与修复提供了重要技术与管理支撑。 此次奖励大会上,清华大学共有18项优秀科技成果获得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0项;其中11项作为第一单位或第一完成人所在单位获得,获奖数量居高校首位。 截至目前,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累计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2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0项。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hx/1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