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论或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信的科学》一书是美国应用数学家、控制论创始人维纳的经典著作,书中体现的深刻思想对传统的科学方法论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对现代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控制论的思想和方法几乎渗透到了所有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并预见和影响了计算机处理、机器人和自动化等新技术的到来,开启了信息时代的先声。
在《控制论》中,维纳把控制和通信统一起来处理,并在更广的意义上来理解信息,把信息作为研究控制和通信过程的关键因素。从方法论上来看,维纳把两类迥然不同的对象——机器与有机体——放在同一概念体系下来考虑,这是他在思想上的最重要的变革。
在《控制论》中,维纳用统一的数学观点讨论了通信、计算机和人类思维活动,用时间序列观点处理信息的转换、提取、加工和预测,用统计方法研究信息的传递和加工,特别是反馈和振荡,还提出了用控制论的方法研究人的大脑和神经系统的生理活动,提到了自动化工厂、机器人和由数字计算机控制的装配线等新概念。
维纳和他的《控制论》是后人取之不尽的思想源泉。
《控制论》用统一的科学概念探讨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开创了研究系统的通信和控制的一般规律的新学科,它的出版标志着控制论的诞生。它从控制系统的角度揭示了动物和机器、生理东西和心理现象的联系,为阐明自然界的辩证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学证据。它所引起的哲学问题,同时,控制论也给许多学科提供了一种有力的新方法,这种方法已成为沟通各门学科的桥梁。
研究生命体、机器和组织的内部或彼此之间的控制和通信的科学。英文cybernetics一词源于希腊文κυβερνητηζ,原意为“掌舵人”,转意为“管理人的艺术”。法国物理学家和数学家A.-M.安培年曾用这个名词称呼管理国家的科学。美国数学家维纳创立控制论时采用这个名词,一方面借此纪念英国物理学家J.C.麦克斯韦年发表的论述反馈的论文《论调速器》(Ongovernors),governor一词就是从希腊文“掌舵人”讹传而来的;另一方面船舶的操舵机曾是早期的一种通用反馈机构。控制论的建立是20世纪的伟大科学成就之一,现代社会的许多新概念和新技术几乎都与控制论有着密切关系。控制论的应用范围覆盖了工程、生物、经济、社会、人口等领域,成为研究各类系统中共同的控制规律的一门科学。
目录
弁 言/1
导 读/1
第二版序言/1
第一部分 初版()
导 言/3
第一章 牛顿时间与伯格森时间/29
第二章 群与统计力学/43
第三章 时间序列、信息与通信/57
第四章 反馈与振荡/89
第五章 计算机与神经系统/
第六章 完形与全称命题/
第七章 控制论与心理病理学/
第八章 信息、语言与社会/
第二部分 补遗()
第九章 论学习与自复制机/
第十章 脑电波与自组织系统/
人名译名对照表/
建立和发展
20世纪30~40年代,科学家开始对研究信息度量和反馈机理给予很大 《人有人的用处:控制论与社会》中收入的著作,是自文艺复兴时期现代科学诞生以来,经过足够长的历史检验的科学经典。为了区别于时下被广泛使用的“经典”一词,我们称之为“科学元典”。我们这里所说的“经典”,不同于歌迷们所说的“经典”,也不同于表演艺术家们朗诵的“科学经典名篇”。受歌迷欢迎的流行歌曲属于“当代经典”,实际上是时尚的东西,其含义与我们所说的代表传统的经典恰恰相反。表演艺术家们朗诵的“科学经典名篇”多是表现科学家们的情感和生活态度的散文,甚至反映科学家生活的话剧台词,它们可能脍炙人口,是否属于人文领域里的经典姑且不论,但基本上没有科学内容。并非著名科学大师的一切言论或者是广为流传的作品都是科学经典。这里所谓的科学元典,是指科学经典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著作,是在人类智识史和人类文明史上划时代的丰碑,是理性精神的载体,具有永恒的价值。
图书目录
牟言
《人有人的用处》导读
序言一个偶然性的宇宙观念
第一章历史上的控制论
第二章进步和熵
第三章定型和学习:通信行为的两种模式
第四章语言的机制和历史
第五章作为消息的有机体
第六章法律和通信
第七章通信、保密和社会政策
第八章知识分子和科学家的作用
第九章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十章几种通信机器及其未来
第十一章语言、混乱和堵塞
作者简介
诺伯特·维纳(NorbertWiener,年11月26日—年3月18日),男,美国应用数学家,控制论的创始人,在电子工程方面贡献良多。他是随机过程和噪声过程的先驱,又提出了“控制论”的一词。六岁那年,维纳有一次被A乘B等于B乘A之类的运算法则迷住了。为了设法弄清楚,他画了一个矩形,然后移转90°,长变宽、宽变长,面积并没变。维纳的拉丁语、希腊语、德语和英语也变成一种印在记忆中的书库,不论何时何处,都可以拿出来就用。在其他小男孩想当警察和火车司机的时候,维纳就渴望当一名博物学家,立志献身于科学了。父母几次设法送他到学校去受教育,但不寻常的智力和训练使维纳在学校里很难被安排。他的阅读远远地走在书写的前面,他刻苦地学习并掌握了初等数学,但仍需要扳着手指做算术。直到9岁时,才作为一名特殊的学生,进了艾尔中学,不满12岁就毕业了。
译者简介
陈步(年12月24日-年9月20日)即陈光权,福建省福州市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中国自然辩证法学会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顾问、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司局级离休干部。陈衍第五嫡孙。七岁失恃,由陈衍一手抚养长大。十六岁只身赴渝就读于重庆中央大学数学系和哲学系,获双学位。毕业后(年-年3月),任该校助教和助理研究员以及台湾大学数学系和哲学系助教。新中国成立前绕道香港到北京,于-年在中宣部担任《和平民主报》编辑,并从事自然辩证法及人工智能研究工作。-年任商务印书馆编辑。-年在《中国社会科学》编辑部做编辑。年7月调哲学所从事研究工作。学术活动涉及农学、医学等自然科学和思维科学、哲学诸领域。50年代与人合译维纳的《控制论》、60年代又翻译其《人有人的用处》及有关“三论”(按指“老三论”)的学术论文,并参与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德语中译版校译。在商务期间曾鉴定外国名著余种,组稿50多部,编书20多种。有《人工智能的哲学探讨》、《稳态与中医学》(按即坎农《躯体的智慧》中译本序言)、《论经络》、《思维科学是一门历史科学》等,在国内外广泛交流。离休后仍笔耕不辍,为完成院重点项目“历史文化遗产的整理一陈衍著作调研复制并整理”呕心沥血,直至生命最后一息。
来源:百度百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hx/15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