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科学管理原理 >> 科学管理原理核心 >> 正文 >> 正文

拖延心理学2用拖延方程式战胜与生俱来的行

来源:科学管理原理 时间:2024/5/3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6297_lab.html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拖延总要付出很高的代价。生命飞逝,时不我待,“等等再做”常常变成“不好好做”,甚至是“永远不做”。我们的临阵磨枪有时能补救先前的拖延,但并不是每次都奏效。拖延意味着冒着风险,也意味着我们的梦想可能只是做梦而已。

拖延的代价

01拖还是不拖

“拖延”一词最早出现在英语中是在16世纪。从一开始,它就不是泛指一般性的“推迟”,而是特指一类非理性的推迟行为——也就是说,虽然明知道拖下去会变糟糕,可还是心甘情愿地拖拖拉拉。当我们拖延时,我们知道自己正在与兴趣背道而驰。

并非所有的事情都是同时发生,需要同时解决的。什么事现在就做,什么事过后再说,都是你自己的选择:是你如何抉择造成了拖延,而非推迟行为本身造成了拖延。

既然你已经明确了拖延是什么,那么请你判定,你犯过拖延的毛病吗?在拖延的排行榜上,你排哪个位置呢?你只是那种普通的磨磨蹭蹭,还是已将“明天再说”这几个字深深地刻到了你的脊背上?

你可以试试下面的迷你版的拖延测试,圈出你对每道题的回答,然后把分数相加得出总分,就完成了。

拖延测试

计分方式:“我不会或极少这样”计1分;“我很少这样”计2分;“我有时这样”计3分;“我时常这样”计4分;“我就是或总是这样”计5分。说明:第2题、第5题、第8题与其他题目的计分方式不同,为反向计分,即由“我就是或总是这样”至“我不会或极少这样”的分数为1~5分。将以下9道题的分数相加,即为拖延测试的总分数。

拖延测试结果分析

你得了多少分?你是出了名的总把事情推到最后一分钟的家伙,还是只是推迟体育锻炼和上税,就像几乎所有人都会做的那样?你在拖延量表上得分越高,你会拖延的概率就越大。

有调查结果显示,约有95%的人承认自己有拖延,其中有25%的人指出这是他们的一种慢性的、决定性的人格特质。在这个世界上,“停止拖延”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最常见的行动目标之一。拖延如此流行,以至于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幽默感。

拖延真正的主要来源是什么?30年的调查,数以百计项的研究,已经将许多用以预测拖延的人格特征分离出去,但仍然有一项特征高居榜首。拖延的“阿喀琉斯之踵”终于揭晓了,它就是——冲动性。也就是说,是对这一刻失去耐心,期望想得到的现在就得全得到。

对于易于冲动的人来说,要表现出自我控制和延迟满足是很困难的,人们就是无法为了长期的收益而忍受短期的痛苦。易于冲动也决定了人们对任务焦虑做出回应的方式。对于那些比较不易于冲动的人来说,焦虑通常是一种内在的暗示,提醒人们早早开始项目。然而,对那些比较容易冲动的人来说,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了:对最终期限的焦虑,直接导致了拖延。

冲动地试图暂时逃避那些引发焦虑的任务,或是把它们从意识当中屏蔽掉是一种策略。如果只从短期角度考虑,带来的感觉不可谓不完美。此外,易于冲动还使拖延者们缺乏组织能力,容易分心,以及正如我同事说的,忍受着一系列的痛苦:“拙于控制冲动,缺乏持续性,缺乏工作纪律,缺乏时间管理技巧,而且无法按部就班地工作。”换言之,易冲动的人会发现,提前做工作计划很困难,甚至在工作开始之后也难以计划,他们也很容易分心。于是,拖延,就无可避免地到来了。

02拖延的类型

在如下表的测试中,你需要在以下24个问题中填写符合你情况的答案。

你是哪种拖延者

计分方式:“我不会或极少这样”计1分;“我很少这样”计2分;“我有时这样”计3分;“我时常这样”计4分;“我就是或总是这样”计5分。现在,将以下序号的题目的得分加起来。

小奇的计分表=1+4+7+10+13+16+19+22=小佳的计分表=2+5+8+11+14+17+20+23=小石的计分表=3+6+9+12+15+18+21+24=

如果你在小奇的计分表中的得分为24分或以下,那么你和他的情况比较相像。如果你在小佳或小石的计分表里得到24分及以上,你就算是找到知音了,因为你们真的很像。小奇、小佳和小石分别代表了动机的三个基本元素:期望、价值、时间。一旦你抓住了他们各自情形的核心所在,就能理解拖延方程式中的各个部分代表什么了。

期望、价值感和时间,是导致拖延的基本因素。一旦降低回报的确定性或回报值,即降低对它的期望或其价值感,就很可能会使你毫无热情去做完它了。任务的回报越延迟,或者我们越是倾向于拖延(即越冲动),动机就越会骤降。

首先,要找出期望和价值感是如何相互作用的。最终,我们可以导引出期望理论的一系列公式,其中最著名的是期望效用理论(expectedutilitytheory)。人们用期望乘以价值感得到的结果来做决策,即:

期望×价值感

“期望×价值感”在很大程度上能预测你最后的选择是什么。两者相乘,哪个结果更高,你就会选择哪堆。经济学家试图用这个公式的结果来理解人类的所有行为。但你不能仅仅用“期望×价值感”的结果来描述人性。这个理论的创立者们用它描述理性决策,也就意味着它没有余地来描述任何形式的非理性行为。

拖延方程式

作者受到决定拖延的常见元素的启发,也融合了社会科学中最强大的动机理论的最突出成果,制定了拖延方程式。拖延方程式考虑到了关于拖延的每一个主要发现。由于任何任务的截止日期被向后推迟了,拖延与日俱增,因此我们完成任务的动机就减弱了。冲动会成倍地放大拖延的影响,所以冲动的人对时间效力的感知很不准确,起码一开始不会很准确。除非后果很严重,否则他们始终都是不见棺材不掉泪的。是什么决定后果的严重程度呢?期望和价值感。回报越大,获到回报可能性越大,你的注意力越容易被吸引。同时,拖延方程式也解释了拖延危害最大的一个方面:意图和行动脱节。

03拖延是与生俱来的吗

大脑科学的最新发展使我们能够撩开神秘面纱,去看看意识是如何运作的。

在问一个口渴的人他想喝什么时,主要是刺激了系统1,即边缘系统。这是大脑中动物性的一部分(也就是弗洛伊德比喻中的那匹马),它是快感和恐惧、反馈和应激的根源。关于未来收益的提问,则会刺激系统2,即前额叶皮层,尽管科学仍在探求具体刺激到了其中哪个部分,不过大家已一致认定这里就是意志力的堡垒。

一旦最晚进化形成的前额叶皮层妥协,拖延就产生了。前额叶皮层越弱的人,越没有耐心。前额叶皮层的发育成熟通常需要父母无数个小时的耐心教导,这些悉心教导令前额叶皮层一点点地发育,让孩子对大脑边缘系统的依赖一点点减轻。不幸的是,父母充当孩子体外前额叶皮层的角色将会持续很久,大概要等到孩子20岁左右,直到他们自控力的生理基础打牢了才行。那时父母们才能放开手,不必再担心那些对年轻人特别具有诱惑力的冲动惹的祸了,尽管年轻人表现得像是永远不会老,但实际上他们只懂得活在当下。

大脑科学和动物实验的结论表明,拖延的能力是根深蒂固的,甚至已经写入了我们的基因密码中。有研究表明,将近一半的人缺乏自律都有基因方面的原因。为什么拖延是进化的结果?拖延是一种非理性的延迟,即使我们能预见这么做的恶果,也仍然会心甘情愿地拖延下去。

记住这条底线:拖延不是我们的错,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处理和它的关系。我们在人生的几乎所有方面都会遭遇拖延,从会议室到卧室,无论大事还是小事。你的家庭生活、财务或健康状况是否也面临着拖延的痛苦?你使用电子邮件和看电视的不良习惯是否会降低你的效率?奇怪的是,不仅是你拖延的程度与日俱增,你拖延的场合也越来越多。

04谁该为拖延负责

我们对当下的偏爱源于拖延的本性。事实上,人类倾向于冲动而非理智,是长久以来进化和遗传的结果。不过,并不能把拖延完全归罪于我们的生理。我们是谁,我们应该做什么,现代生活的纷繁无疑加剧了两者之间的错乱。

靠近诱惑是拖延的致命性决定因素之一。原因之二在于诱惑度,诱惑的吸引力越大,我们就越不干正事。大脑的神经构架令拖延难以避免地增加了。大脑边缘系统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hx/157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