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体验设计是将消费者的参与融入设计中,体验设计力图使消费者在商业活动过程中感受到美好的体验过程,体验设计的目的是想在产品中融入更多人性化、方便的东西;本文作者分享了关于体验设计的长期发展历程,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体验设计具体是怎么一步一步发展过来的呢?要想真正理解体验设计的内涵,就很有必要展开说下体验设计在整个设计史里面经历的不同阶段;这篇文章将尽可能把一系列标志性事件背后的人类学和哲学内涵展示出来,以便更深刻理解这些事件的价值,而不是单单知道什么时候发生过什么事情。
体验设计所代表的从使用者角度来考虑问题的设计思维和实践,伴随了整个设计史,体验设计的诞生是设计史长期孕育的结果;这个孕育过程,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为原始与农业社会阶段、工业社会阶段、信息技术阶段、体验经济阶段。
一、原始与农业社会人物合一阶段
这是体验设计的萌芽阶段。
人的本质是能制造、使用和携带工具的动物;工具作为人为事物,是人身体的一部分,可以自由支配;通过工具,人又能制作很多人为事物,自由支配的范围越来越大。制作一件新工具并携带着它到处使用,人自身的力量就变强了,这是很愉悦的事;即使制造出来的人工物并不那么好用,但制作过程中的充实感使人能接受使用过程中的不适感,人工物与人的这种亲密一体的关系,使人工物对人而言,具有一种知觉和精神的“透明性”,在使用和理解上不存在隔阂。
这种能用但不太好用的感觉也给了人们不断改善人工物,使之更适合人的渴望;这个阶段要求设计出的东西“有用”,理想状态则是“实用、经济、美观”。
二、工业社会机器主导阶段
这是体验设计的启蒙阶段。
由于工业化技术的进步催生出很多复杂的机器,设计的追求从“有用”提升到“高效”,机器工具不再透明,对使用者而言变成一个黑箱。
机器虽然还被视为人身体的延伸,但不再与人亲密一体,而要求人服从与它;比如福特在工业制造业开创的流水线,泰罗创造的科学管理方法“泰罗制”等,就是按照机器来要求人,其局限就是重视效率而忽视人的因素。
人创造了工具,却沦为工具,人创造了工业社会,人的生活却沦为标准化的流水线上的生活;人失去了主体地位,人本该具有的属于人的性质,如求知、意志、情感等被漠视,人沦为了物。
人不是在享受人性化的世界,而是在配合技术化的世界。这种现象在西方哲学家那里引起深切的理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hx/15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