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为什么要岗位分析
“为什么有些人工作量很大,而有些人整天喝茶看报纸?为什么有些工作内容相互重叠,有功劳大家争,而出现问题没人认?为什么领导难以确切地评价下属员工的工作成绩是好是坏?为什么不能完成客观的绩效考核,勤无奖懒无罚?”为什么会产生这些问题呢?这一系列问题归结起来可以概括为:职责分配不平衡、职责划分不明确、职责界定不清楚、职责履行不彻底。要解决这些问题,最有效的组织管理方法就是岗位分析。
02.
什么是岗位分析
岗位分析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又称为职位分析、工作分析以及职务分析。它是指利用科学方法系统地对组织中的工作岗位相关信息进行调查、搜集、整理与分析,并以此来确定工作性质、任务职责、权限范围、工作环境、工作关系以及该岗所需工作人员的基本知识、技能以及其他任职条件和资格,以此为依据来制定岗位说明书。岗位分析包括岗位定义、岗位组织位置、岗位工作内容、岗位关系、岗位责任、岗位对人员的素质要求等主要内容。
03.
岗位分析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萌芽阶段。
年前,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职位差别的五种因素,这可以说是岗位分析的基础,岗位分析的思想起源于此。随后,直到19世纪末,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则奠定了岗位分析作为一种管理方式和管理工具的基础,在当时美国一些工会的共同推动下,正式的岗位分析和评价体系建立并且开始使用。
第二阶段:初见雏形。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吉尔布雷斯对动作分析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将这一分析法运用到岗位分析中,对岗位分析的研究进行了有益补充,形成岗位分析与工作评价制度结合的方式,并且将这一方式运用到工商业中,此阶段形成了岗位分析的标准性文件——工作说明书。
第三阶段:发展阶段。
世界各国也逐渐开始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hx/9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