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三中原创学术成果通过省级评审
年4月20日上午,武汉三中付安平老师主持的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学生精力管理模式研究》举行了线上结题会议。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赵友元主任、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张汉强所长和东西湖区教研室张寿平书记组成专家组莅临指导。汉阳区教科中心张新华老师主持,武汉三中副校长黄群芳、教科室主任蔡贤文、课题组全体成员以及武汉三中青年教师参加了此次报告会。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经专家评审决定,该研究课题圆满结题。
该课题基于新高考改革、后疫情时代教育教学实际、走班授课制下,提高学习效率等多方面的需要,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明确界定了精力、精力管理等核心概念,明晰了学生精力管理的相关理论基础,构建了学生精力管理模式,通过开发和开展“精力管理”特色校本课程,唤醒学生的精力管理意识,提升了学生的精力管理能力,有力地推动了学校教育从“他人教育”向“自我教育”的转变。
会上,课题负责人付安平老师做主要汇报,课题组成员蔡芳、汪艳玲和谭超老师做补充汇报。
付老师系统地介绍了学生精力管理模式研究的研究过程、成果与分析、创新与成效以及反思与展望。付老师认为,学生要提升学习能力,不仅需要做时间管理,更要做好“精力管理”,具体为:充分储备精力、适度消费精力、及时恢复精力、防止分散精力、适时转移精力、学会集中精力、合理分配精力和高效利用精力。
“学生精力管理研究”实际已历时36年,“十一五”期间所取得的“学生精力转移理论”和“学生精力转移模式”两项学术成果,通过武汉市成果评审,出版了专著,荣获全国、省、市一、二等奖。其中“学生精力转移理论”走上“国际论坛”和被评为湖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优质专项。“十二五”期间,发表“学生精力管理理论”论文,获武汉市优秀教育科学成果一等奖,并成为中小学教师国培专项、华中师范大学本科生研修专项和走上武汉市民大讲堂。“十三五”期间,本课题在完善理论的基础上,深入探索学生精力管理模式,开发出精力管理《教师课程》、《家长课程》和《学生课程》,在全国中小学首开“精力管理”特色校本课程,成效显著。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陈佑清教授认为:“学生精力转移理论”为中小学打造人性化的学校教育体系(他人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武汉大学张荣华副教授认为:“学生精力管理”项目顶天立地,既有理论高度,又脚踏实地,操作性非常强,能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学生精力管理理论”为学生“自我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蔡芳老师介绍了学生精力管理模式的建构过程。经历多次专家指导、教育实践、小组研讨,本课题建构出第四代学生精力管理模型,呈现了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精力管理的全貌。
汪艳玲老师汇报“高中生精力管理量表”的研制过程。经过严谨科学的论证过程,课题组形成了涵盖精力管理八个维度、三十五项条目的《高中生精力管理量表》。
谭超老师介绍“精力使用量与学习成绩的关系数学模型”,通过细致的图示分析,谭超老师解释了精力使用量与学习成绩的关系,展示了精力管理应用于教育实践所取得的显著成效。作为青年教师,他积极投身教育研究工作,在完善课题的过程中,他本人也收获了成长。
各位专家评审对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及汇报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也做出了专业详尽的指导。
张寿平书记肯定了,“学生精力管理模式研究”是一项在理论探讨和实用价值层面,立意深远、站位高、高规格、校本化特色鲜明的、使人终生受益的、非常有价值的研究。它适合政策导向,也是学校倡导和我们家长、学生能够受益的减负增效,低耗高效的研究。课题研究内容创新,过程扎实,模型建构科学,研究成效显著,社会影响很好,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建议高质量结题。同时她指导课题要进一步提炼成果,增强逻辑操作性,优化概念的表述。
张汉强所长认为,看了报告后很受震撼,本课题与其他中小学课题研究相比,它有四个特点:一是课题所取得的成果,是对当前“自主学习理论”的深化,可以深化自主学习理论三大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努力管理策略)中的“努力管理策略”。它以精力管理为切入口,对“努力管理策略”进行了全面的深入的拓展,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二是研究过程中,对理论的思考和创新非常突出,理论建构具有鲜明的原始性,这对于中小学课题研究来说,难度极高,它反映出课题组对现实问题深入思考的理性水平,使得研究成果具有非常充分的理性色彩和整体建构的特色。本课题不是单纯的行动研究,是在理论指导之下的前沿研究,并且取得很好成效。三是在理论思考和创新的前提之下,进行了基于学科教学、班级管理以及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广泛实践,而且这种广泛的实践成效,体现在学生精力管理能力的提高和学业成绩有了明显的提升等直接和间接的两个方面。四是课题成果不局限于本校内的推广与应用,还推广到兄弟学校,使研究成果在不同教育教学条件和环境下进行检验,这既体现了课题组对研究成果的自信,同时也表现出一种敢于接受评估,敢于自我否定,然后通过在否定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的科学精神。这项研究达到非常高的水平,同意结题。张所长还就结题报告中部分概念与课题组成员展开了探讨。
赵友元主任肯定了课题研究成果的创新性与实践性,认为该成果可以为学校教育提供有力参考。赵主任期待课题结题后,学校能持续开展并优化精力管理的教育实践活动,使课题成果更具可推广性,更好地推进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赵主任代表专家评审团宣读了结题意见:专家组经鉴定一致认为:该课题研究成果具有原创性和一定的学术价值,研究方法科学,管理规范,资料详实,成果丰硕,成效显著,较好地完成了预期研究任务,一致同意结题。
黄群芳副校长总结发言,对各位专家评审的指导表达感谢,对课题组成员的努力表示认可。
课题组成员合影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学生精力管理模式研究》的顺利结题,不是结束,而是武汉三中教育科研的新发展。学校将踵事增华,推动教育教学研究向更高更深的层次迈进!
编辑
罗敏
图片
郭羽希
文字
郭羽希付安平
推送
李忠张玄罗敏
武汉三中、晴川高中招生咨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