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科学管理原理 >> 科学管理原理历史 >> 正文 >> 正文

疫情之后,未来办公室会消失吗

来源:科学管理原理 时间:2022/10/12

今年春节,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打破了往日的祥和与宁静。伴随疫情的渐趋稳定,企业陆续复工复产,经济正在逐步恢复活力。众所周知,每一次突发事件都会推动社会的变革,深刻影响生产和生活,刺激新需求和新市场格局的衍生。办公室作为承载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平台,在后疫情时代将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小微企业的办公形态应该是怎样的?

01

躺着把钱给挣了,远程办公的酸甜苦辣

疫情之下,无数国人开启了「在家办公」模式。社畜们不用再像沙丁鱼一样挤上地铁,甚至实现了「躺着把钱赚了」的梦想,但不少人已经开始怀念回公司上班的日子。房贷、车贷等各种压力扑面而来,积极想各种办法突破封锁回来复工。

在经历过短暂的“花式居家办公”后,各大公司都陆续开启线下复工,但复工这件事却并没有想象中容易。他们有的人带了14天的隔离口粮回到了工作地却因为无法进入小区,第二天又回了老家;有的人为了借到一台工作电脑调动了全家所有人的人脉关系;还有的人为了买电脑托人偷偷去库房提货,就连我本人,如果不是提前预判会封村,估计出来也是一个月之后了……

当然,同样有意外发现的还有老板们,经过几周的远程办公后,他们发现很多会没必要开,很多班不必要加,「再不复工,公司就要发现没有我们也能正常运转了。」也不完全是一句玩笑。

疫情之下,迫使很多企业家也开始思考:我需不要这么多人,租这么好的办公室?办公室正变得昂贵,办公空间也在减小。但总体来说,办公租金成本只占到企业成本的很少一部分,不仅单单看租金成本,还需要看综合成本,开源节流开始成为主流。

02

办公室历史,进入了新的时期

巴尔扎克说幸福没有历史。办公室也没有。

在20世纪之前所有西方伟大文学作品中,几乎没有描写办公室生活的,因为实在不值得一写。蜷缩在阴暗窄小办公室里的他们从事着抄抄写写的机械劳动,要么面黄肌瘦、形容枯槁,要么肚子大得快垂到大腿上。总之,是群可怜而乏味人。

随着办公室空间改变的还有办公制度。20世纪初,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泰勒泰勒把办公室当作流水线工厂一样管理,将办公室设计成没有柱子阻挡的开阔空间,让管理者可以在高处的玻璃办公室「集中监视」每一个员工。

19世纪末,随着制造业、商业分工的日益细化,几乎所有的行业都经历了工厂和办公室的分离,办公室还帮助城市塑造了市中心的概念,也最终成为21世纪的劳动力最为主流的就业形态。

再后来,硅谷引领了办公室的新潮流。从谷歌到微软,把办公室按照大学来设计,你不但可以装饰自己的工位,甚至可以带孩子、宠物一起上班,一切问题似乎迎刃而解。年轻人不再想离开办公室,当然也放弃了反抗——你在这里几乎可以完成所有事情:工作、健身、吃饭、购物、休憩、交流。当在公司的效率逼近上限时,从SOHO到共享办公空间的流行,都表明劳动力们对于工作地点和方式多样化的探索。

03

办公室的对手是谁?

科技的发展和工作方式的变化。便携的个人电脑,几乎无处不在的Wi-Fi,和解决在线沟通难题的工具的不断完善,部分承担了人们必须在办公室的责任。此次疫情,钉钉、飞书、腾讯会议又将远程办公推进了一步。90后、00后成为上班族主力,要求组织结构的多样化,组织的柔性化和扁平化,更多看中结果导向,更将传统的办公室拒之门外。瑞丰创投董事长彭百祥先生认为,未来办公空间会越来越过剩,其次是人口劳动力的减少,未来纯办公室运营的方式将会被逐步淘汰。瑞丰创投已在多年前进行转型,从产业园运营商转变为企业服务商,把客观的园区主体升级为园区企业服务和生态圈建设。

成本是另一项重要因素。早在53年前,IBM为了节省办公室空间,就让5名员工在家安装了一套绿屏终端机,这样他们就可以在家办公了。但在年以远程办公闻名的IBM宣布将员工召回办公室,如果不接受就离职。要知道在此之前,IBM在全球的38.6万员工中,有40%都是远程办公,这为IBM共计节省了近万平方米的办公空间,省下的成本约为20亿美元。

那为什么到了远程通信和协作更为便捷的今天,IBM却取消了远程办公?按照IBM的SteveMnich的说法是远程办公模式已经无法跟上软件开发和线上营销的节奏,及时响应客户需求。办公室依然是企业的中坚存在,随着房价持续上涨,办公空间将需要更高效的利用来有效的控制成本。

04

未来的方向猜想

当办公室变成游乐场,这是否代表了新的工作方式?技术进步意味着员工可以避免上下班通勤之苦,并在家中、咖啡厅或充满情调的地方办公。因此,有公司正在努力打造更有吸引力的办公场所,谷歌、苹果、特斯拉,共享办公的优客工场、wework等公司都有这样的趋势。在疫情下,有免费使用一年的办公室,有提供全面免费的办公服务及共享空间的,此外还有星巴克等第三空间的出现,办公的场景越来越丰富。

高速发展的互联网基础设施让异地办公早就没有了障碍,未来VR、5G、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发展更是可以让每个物理空间不在一起的小伙伴像在同一个地方工作一样。未来企业员工不一定需要集中式的办公环境,可以就近选择一个地方,有网络,带上电脑就可以工作。大家都通过云服务进行协同,可以节约大量的因交通不便带来的时间成本,也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但距离这样的方式还有一段时间,公司体制虽然在被唱衰,但个体的力量远未壮大,斜杠青年和U盘式生存还像个温室里的宝宝,只有极少数能生存下来。走出办公室,一如走出那个温柔的良夜,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依然遥不可及。数字游民只局限在程序员和设计师的少数人选择,而且这两个领域已经高度红海化;当年呼吁做超级个体的人,如今已经成立了公司,基本不具备复制性。

未来,分散在不同城市、国家和环境中的分布式团队将成为常态。相对于全职员工而言,合同工和临时工会越来越多,在这些新趋势下绩效的衡量方式也在发生改变,这些变化都对未来工作场所如何设计与使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特殊时期,企业的消费心理和承压能力都会发生变化,如瑞丰创投等园区也将结合新的市场需求,从项目本体出发,提高产品的竞争力,秉承项目「健康、幸福、经济、成长」的优势,平衡开放空间与个人隐私空间、致力帮助企业提升效率。用长远的眼光为客户营造适宜的成长生态圈,不仅仅将园区打造成为更具温度和成长的园区,更是促进企业共同发展的助推器。

「办公室未必会从此消亡,但它作为生产要素的多样性会越来越受欢迎。」

*图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ls/14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