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科学管理原理 >> 科学管理原理历史 >> 正文 >> 正文

循证决策质量管理的科学精神

来源:科学管理原理 时间:2022/11/5
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

我想从下面三位说起:

1.泰勒

作为科学管理之父,其直接的贡献在于大幅度提高了体力工作者的生产效率,据德鲁克估计达到50倍之多。

泰勒的研究方法现在看起来很简单:通过对生产工艺和动作的细致研究,在人机料法等方面进行优化和标准化,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

记得上大学时选修了一门管理学原理的课程,教授上课时给大家讲解泰勒管理试验时唯妙唯肖的表情仍历历在目。

话说泰勒伯利恒钢铁公司任总工程师,为了研究提高铁块搬运效率,从众多工人中选中了史密斯,一个粗粗壮壮头脑直接但绝对不傻的想赚钱的工人开展试验。泰勒设计了一系列变量进行对比研究,如单次搬运数量、搬运和休息节拍,在史密斯的全力配合下,泰勒确定了铁块搬运的最佳单次数量和工作休息间歇时间,结果同样的时间内搬运量大幅提高,而搬运人员疲劳程度并没有增加。

“泰勒试验”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它是基于“劳动分工”坚实的经济学原理之上,世界各地实行“泰勒制”后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科学管理实现了所有利益相关方的共赢:管理层提高了效率,工作人员提高了收入,社会提高了生产力。由于在二战期间促进了向同盟国提供武器的效率,甚至为全人类的生存发展作出了贡献。

如今,我们对生产过程的策划、改进,不管是IE,还是ME的工作都是基于泰勒科学管理原理的基础上开展的,其有效性是建立在科学性基础上,自然得到广泛认可。

2.德鲁克

在《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中提出,20世纪人类解决了体力工作者的效率问题,21世纪,提高脑力工作者的效率成为当务之急。

德鲁克曾经写过一本自传性书籍《旁观者》。他本人作为一名教授和咨询师,经常深入各类组织,作为一名旁观者,提出了众多的洞见。但这一次他提出了脑力劳动者工作效率的问题,却没有提出解决方案。这个问题是各级管理人员面临的巨人挑战,同时也是各类组织的巨大机遇。

3.张一鸣

张一鸣是字节跳动的创始人,“象做产品一样做公司”是他在管理上的经验总结。

作为一个“理工男”,他不仅在程序设计上讲科学,在管理上,他冋样讲科学。

无论是创业还是管理,张一鸣都喜欢用算法推演,并根据结果来调整、优化。

他曾思考过一个问题:团队成员家和公司的加权平均距离是否和创业公司的成功有关?由此可以决定是否需要给员工租房补贴以鼓励就近居住。

在他看来,住得远是不划算的,不但消耗体力、精力,还较少了和同事相处的时间。但是,他不会妄下结论,而是观察不同人员的表现和下班后的行为。过了一段时间,他得出结论,还是住得近比较好。

很多碰撞、交流是发生在非工作时间,有什么好主意,或者想搞团建,住在附近的人很快就能聚起来,如果住得远,就没有这样的机会。

这种思考体现在了决策上——公司为员工提供住房补贴。年初,今日头条现金充裕,搬进了独栋大楼,并将就近居住补贴(北京)涨到了元/月。张一鸣笑称,“和加不加班没关系,节省的时间用于健身读书看电影也很好,建议大家多多考虑住在附近”。

字节跳动的“师傅”——谷歌,在管理决策上尤为重视科学性,一些看起来并不是太重要的事情必须小范围试验成功后才大范围推广应用。比如哪个招聘渠道更高效,哪个招聘广告能吸引到合适的人,咖啡机放在哪个位置更有利于员工交流,以激发创新思路?

回到质量管理,我们做的质量计划,我们在会议上提出的建议,我们制定的各项工作制度,我们提出的各种要求,各级人员认可度如何?在大家心目中,我们是“掷地有声”,还是“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质量管理要不要讲科学?相信没有人会怀疑。大家思考一下以下场景:

1.质量管理是否创造了价值?

2.新产品可以进入量产吗?

3.质量管理工作应该把重点放在哪里?

更具体的问题,比如:

4.某个特特是关键、重要,还是一般特性?

5.过程控制应采用抽样统计控制、全检,还是防错?

6.产品的质量保证能力足够吗?

7.某个量检具是否合适?

8.公差范围定多少合适?

9.问题的原因确实是这个吗?

10.措施确定有效吗?

大家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第一反应是什么?有些人可能会拿出一些数据,或陈述自己的经验,又或述说类似情形如何。

以第十个问题为例,质量问题归零的措施需要进行有效性验证。怎么确定措施有效呢?甲说措施实行后,问题没有再出现了,这措施指定是有效的啊。问题没再出现,确实是一个事实。但确定措施是否有效基于这一事实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有可能这一段时间产量不大,有可能客户不止没有大批使用,有可能是同一批原料、同一批人干的,没有覆盖足够的变量,只能说措施还在“有效期”,而不足以说其“有效”。

乙来报告说,最近问题又出现了,措施没有预期效果。但深入调查,发现是另一个原因造成的同一个问题。问题又出现了,也确实是一个事实,但一码归一码,并不足以否定措施针对原有根因的有效性。

质量管理原则由“基于事实的决策”升级为“循证决策”,对管理的科学性又有了更高的要求。

“基于事实的决策”重点在于决策输入的要求。即,为决策提供的信息是不是真实的?相对于没有任何信息的“拍脑袋”来说,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正如有了好的原料并不能保证做出美味的菜肴一样。有了真实全面的信息保证不了决策的质量。“循证决策”重点在于“证据”,即,为什么你说可行?论证和反思让决策的风险大为下降。有好的原料,同时按照大厨开发的成熟方法进行烹调,做出美味菜肴的概率大大提高了。

克劳士比提出建立“可信赖的和有用的组织”,这是质量工作的终极目标。质量管理人员要发挥作用,自身能力和可信度两者缺一不可。而可信度除了个人魅力,我们提供决策意见的逻辑性更加重要。质量管理是一门专业,质量管理工作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地基上。希望广大的质量管理工作从业者不要辜负了这一神圣的职业,与大家共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ls/142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