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开发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rjvip.cn/xiaofei/1214.html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为文化艺术管理(行政)专业的必修课程。本课程着重介绍从古典管理理论的出现至今的管理科学发展状况,以管理科学的发展为主要脉络,以著名学者、学派、主要理论及其实践为主要内容(包括对它们之间的联系及继承关系),使学生学习、研究现代管理科学的相关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做到:1、了解现代管理科学发展、演进的过程,基本掌握其发展规律。2、了解现代管理科学的重要学者、学派、重大事件,以及经典性的理论、观点。3、灵活地学习、借鉴现代管理科学的相关理论以及方法、手段。二、教材和学时安排本课程自编教材。本课程于第一学年第一、二学期开设,每学期行课18周,每周授课4学时。两学期共计学时。本课程教学以教师授课为主,专题讨论为辅。专题讨论要求学生事先准备好发言稿。三、教材内容本课程教学分为6章进行。第一章人类早期的管理思想(第1周,共计4学时)一、产业革命之前的管理思想二、产业革命之后、管理科学出现之前的管理思想第二章古典管理理论(第2周一第7周,共计24学时)一、管理科学研究的兴起二、泰罗与“科学管理”1、泰罗生平、事迹2、“科学管理”的八项原则三、法约尔和他的管理思想1、法约尔生平与他的“经营与管理”2、管理原则和管理要素四、韦伯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1、韦伯生平与“权力的三种形式”2、“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八项特征思考题:1、第一流的工人2、例外原则3、经营与管理4、权力的三种形式5、古典管理理论第三章早期的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第8周一第11周,共计16学时)一、早期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二、梅奥与霍桑试验1、照明试验2、梅奥与访谈计划,绕线圈工试验三、人际关系学说1、职工是社会人2、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与利弊3、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士气思考题:1、社会人(经济人)2、非正式组织3、霍桑试验第四章后期的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第12周一第23周,共计48学时)一、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命名及其主要的研究领域二、有关人的需要、动机与个体激励问题1、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2、赫茨伯格的“保健一一激励”双因素理论3、佛隆的“目标期望模式理论”4、斯金纳的“强化理论”5、亚当斯的“公平理论”三、有关企业中人的个性问题1、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2、阿吉里斯的“不成熟一一成熟”理论3、沙因的“有关人类特征的四种假设”四、关于团体(群体)行为1、有关团体(群体)的概念和定义2、卢因的“团体动力学”五、关于领导行为的有效性问题1、关于特质论2、关于领导行为方式3、领导行为的情景论研究思考题:1、行为科学2、双因素理论3、目标期望模式理论4、强化理论5、公平理论6、X理论——Y理论7、不成熟一一成熟理论8、团体力学9、领导行为的生命周期理论10、人的需要、动机与行为的关系11、结合工作、生活实际,谈谈对马斯洛“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的看法。第五章当代的管理理论(第24周一第34周,共计44学时)一、当代管理理论的概念与范围孔茨的“管理理论的丛林”二、管理过程学派1、管理过程学派的渊源和研究对象2、詹姆斯?穆尼与协调、阶层、职能原理三、社会系统学派1、巴纳德对管理理论的探索2、关于正式组织四、决策理论学派1、管理就是决策2、决策的过程3、决策者应具备的品质五、经验主义学派1、管理的技能与目标管理2、高层管理3、用比较的方法研究和概括管理经验六、权变理论学派1、权变理论的基础、结构、概念2、权变理论在计划方面的观点3、权变理论在组织结构方面的观点4、权变理论在领导方式方面的观点七、经理角色学派1、经理工作的六个特点2、经理担任的十种角色3、提高经理工作效率的十个要点第六章总结与借鉴(第35周—36周,共计8学时)一、总结百年来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二、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科学的建立与发展思考题: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学习、借鉴现代管理科学理论四、学时分配表
学年
学期
教学周数
每周学时
学期学时
授课内容(《现代管理学基础》)
第一学年
第一学期
18
4
72
第1—4章(1、2、3节)
第二学期
18
4
72
第4(4、5节)—6章
第二学年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合计
36
4
共6章
五、考核方式笔试。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60%,专题讨论占40%。﹏﹏﹏﹏罗锦鳞:原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导演系主任,博士生导师,著名导演艺术家。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ls/8532.html
上一篇文章: 村级民主制度创新的实践与机制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