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
“我用一句格言就能戳穿一个大人物,就像一支大头针钉在蝴蝶上一样。”——泰戈尔
现代舆论调查的方法将散漫的、看似无序的甚至十分孱弱的民众的意见和呼声以一种客观、系统、科学的方式加以聚焦化呈现,并产生社会效应。
舆论调查方法不正是我们在苦苦寻觅的种现代“格言”吗?
近代以来,没有人不在表面上遵从民意,即使是一个独裁者。但在现代舆论调查方法没有产生之前,民意却常常像一个可以任意打扮的小姑娘在居心叵测的政客的言辞里变幻着自己的面貌。所幸的是,现代舆论调查方法为我们戳穿那些假借民意的“蝴蝶”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大头针”。
恩格斯曾经指出,人民群众几乎能从本能上感觉到一种生产关系是否适合于生产力,从而表示出欢迎还是反抗的情绪来。因此,在巨大的社会转轨和社会变革中,时刻把握“老百姓在想些什么、盼些什么、烦些什么”便成为项特别重要的社会要求。
事实证明,如果对社会舆情指标不敏感、不反应、不去积极地做因势利导的化解工作及采相应的社会对策,社会之舟很可能在经济形势略有波动甚至经济形势大好的情况下“翻船”。
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和中国传媒大学电视新闻学院韩运荣副教授合著的《新闻与传播专业核心课程系列教材:舆论学原理、方法与应用(第2版)》分舆论学的原理、方法和应用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原理着重阐述舆论的源流、要素、功用、引导、控制等基本原理。第二部分方法,对民意测验方法进行了比较详尽、系统的讲解。第三部分应用,讲解运用舆论学原理和方法进行课题操作的具体程序和步骤。
修订说明
本次修订,新增两章:
第一章舆论的源与流,即舆论传播的源头,先秦古典舆论思想的二元对立分析,以及舆论的流变一舆论秩序的演化。
第六章网络舆论,包括网络舆论的基本概念与特征,网络论的形成机制,网络环境下的輿论引导与调控。
增补章节,包括:
第二章舆论在现代公共管理中的角色扮演与功用,新增第一节现代舆论的应用基础。
第三章舆论的三要素,新增第一节“舆论”之词解与相关定义。
第四章舆论的形成与状态标示,新增第一节舆论的形成模式。
第五章舆论的引导与调控,新增第一节舆论调控的理论前提与历史经验。
同时,对其他章节的内容做了不同程度的局部修订。
《舆论学原理、方法与应用》以新闻类本科高年级、研究生及新闻从业人员为对象,希望能够对他们了解和把握舆论学的原理、方法和应用提供一个较为简明扼要的版本。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原理”
着重阐述舆论学的基本原理知识。
舆论的三要素分析,舆论的客体——问题的规定性,舆论的主体——公众的规定性,舆论的存在形式一一意见的规定性。
舆论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与功用,一方面是建立社会发展的目标、社会决策目标取向;另一方面,对于社会管理、社会决策的操作后果提供相应的效果评估和反馈。
奥论形成的过程,即问题的发生、舆论领袖的发现、意见的发生、事实与意见信息的传播、意见的互动与整合以及舆论形成的六个阶段;舆论状态的几种典型标示以及相应的决策意义。
对舆论的引导与控制等原理的解析,则包括传播的控制,对象和问题的控制以及网络环境下的舆论的引导与控制。
第二部分:“方法”
对民意测验方法进行了比较详尽、系统的梳理。
其中涉及舆论测量方法、功能和特点,舆论测量在“调查谁,如何调查”上的两个基本问题。关于“调查谁”所经历的两个历史发展阶段,即趣味化阶段和科学化阶段,以及相应的调查方法的演化;关于“如何调查”,则涉及对不同思路下的不同方法的诠释。
第三部分:“应用”
具体到运用舆论学原理和方法进行课题操作的具体程序和步骤。
此部分包括舆论调查课题的确定原理与概念的操作化;问卷设计的组成与步骤;舆论调查的程序以及调查报告的写作规范等。
本书在整体上注重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基础上,更强调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具体不同的部分又有各自的特点:
“原理”部分,在揭示舆论领域的知识范畴、基本概念及其相互联系时,注重理论的简洁性,突出理论的现实性,在解析具体的舆论原理时,往往结合现实生活中的舆论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析理。
“方法”部分,在对民意测验方法进行系统梳理时,注重历史与现实的分别考察,针对不同方法的特点予以案例佐证。
“应用”部分,展示民意测验调查课题的整个程序,从课题如何确定、问卷设计、调查实施到调查报告的撰写,同时对各个环节的不同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分析。既强调宏观视野,又注重微观操作。
作者提出,随着传媒技术更新和社会转型,社会信息供给的日益开放,公民对信息需求的选择也呈多元化,我国社会的舆论环境日趋复杂,舆论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面对出不穷的新的輿论问题,不仅需要理论界密切监测、实证研究,而且也需要在理论上适时地加以总结和升华,只有如此,才能更有效地白癜风是怎么引起的治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nr/1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