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科学管理原理 >> 科学管理原理内容 >> 正文 >> 正文

山大风华录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才玉璞

来源:科学管理原理 时间:2022/1/21
山大风华录简介

庆祝百廿校庆,以前辈激励后学。自今年7月始,山东大学图书馆联合党委宣传部、校友工作办公室、离退休工作处、新闻传播学院等共同发起了以“相约?重温百廿校史”为主题的“山大风华录”口述历史活动,秉承着“求真存实”的原则,广大校友们回忆了自己的山大时光,来追忆和记述自己心中山东大学的发展历程。

口述历史采访成果展示

受访者: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才玉璞

访谈者、整理者:新闻传播学院陈婉婷

指导教师:洪家楼校区图书馆刘瑶

校友简介

才玉璞,现任山东省德州市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

年-年,本科就读于山东工业大学自动化系应用电子技术(注:年山东工业大学并入山东大学);

年-年,硕士就读于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陈:学长你好,我是山大风华录的志愿者,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学长可以谈一下当时专业学习内容和主要学习过的一些课程吗?

才: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年刚刚增设,我们是第一届学生,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电子技术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的人才。学习课程挺丰富,有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原理、自动控制等,另外,我们学习的课程还有电子医疗器械,机械原理等,对于新兴电子技术的应用及机电一体化都有所涉及。

陈:那学长在就读期间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怎么样呢?在你求学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变化?

才:印象很深的是,山东大学千佛山校区有一些古色古香的红砖楼,每个系有相对固定的区域,实验条件非常好,图书馆、阅览室一座难求,总体感觉学校学习氛围非常浓厚。求学期间,记得学校为了方便学生在南北校区之间的通行,在经十路修了地下通道,对于保证学生的安全通行很有帮助,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

陈:学长在就读期间有没有一些印象特别深的人或事呢?

才:本科阶段,同学们保持着纯真的个性,大家都积极上进,感情很深厚,记得毕业离校前我们班同学搞了一个餐会,大家将依依离别之情,永远烙印在脑海,印象非常深刻。工作以后在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专业继续学习,同学们除去学习课程的热烈讨论,大家把各行各业工作的经验都毫无保留地分享,对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很有帮助。

陈:学长最初来到山大学习的时候有没有经历过一些困难呢?这个时候有没有获得一些帮助或者从中得到一些成长?

才:作为一个考入大学的农家孩子,入校以后国家有助学金,有生活补贴,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家庭支出压力,所以学习的过程没有很大的困难。学校学习氛围很好,有对课程适应差的学生,同学们都互帮互助,大家都努力学习争取拿奖学金,既学到了知识,又对学习有所补贴,所以说经历那一个过程,我觉得对人生挺有帮助的。山东工业大学作为一个工科院校,在这里学到了让我一生受用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以及处理问题的方法,尤其是工科院校培养了学生的系统思维、过程思维和动手能力,这种严谨细致的好习惯,让我终生受益。

陈:学长在就读期间有没有经历过学校的一些重大变革或者是说重要的时间节点呢?

才:我是86级的学生,87年的时候学校进行了一次专业设置的改革,我们由电机工程系改为自动化工程系,这是系统化思维办校的有利实践,很多专业的学生一起学习,结识了很多的同学、朋友。

陈:学长您觉得当时的教师和教职医务员工的风貌如何呢?有没有哪位老师令你印象深刻?

才:我觉得老师是一个群体,他们都非常敬业,对学生的管理也非常严格,就拿早上跑操这个事来说,一点一滴老师要求都很严格。我印象最深的是辅导员陈国前老师,他当时和我们学生一起吃住,工作起来非常认真。

陈:学长可以谈一谈目前的工作以及山大的学习经历对您的工作有怎样的帮助吗?

才:我大学毕业了以后就来到了机关,从事了很短一段时间的专业工作。我经历过多个岗位的工作,在县市区工作多年,今年年初来到市政协工作,任市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我觉得在校学习经历对我一生的成长进步很有帮助,主要做人做事的方法与道理,使我受益终身。虽然我没有从事专业相关工作,但是专业学习教会了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我工作起来严谨细致。

寄语

陈:那学长对现在在山大就读的学弟学妹们有什么期待和寄语吗?

才:我觉得严谨的学风是我们通向成功的有效途径,希望学弟学妹们珍惜在学校有同学帮助、有老师培养、有图书阅览、有实验求证的优越学习条件。进入大学只是成功的一半,把在校期间的学习机会运用好,有了真才实学,才是未来成功的保障,望学弟学妹们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

陈:相信学弟学妹们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马上就要到山大百廿校庆了,您对百廿校庆有什么寄语吗?

才:百廿历史,风华正茂,沃土育人,再创辉煌。祝母校越来越好!

口述历史是什么?

口述历史是一种以录音访谈的方式搜集口传记忆以及具有历史意义的个人观点的研究方法。在访谈过程中,一位准备完善的访谈者向受访者提出问题,并且以录音或录影的形式记录受访者的回答。[1]

[1]邱霞.“做”口述历史的实践规范与理论探讨[J].当代中国史研究,,26(04):-+.

文案:陈婉婷刘瑶

设计:刘瑶

审核:程川生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nr/11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