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胁迫是限制作物生长和生产力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目前我国盐碱地总面积达14.87亿亩,占国土面积的10.3%。玉米是我国第一大作物,不耐盐碱,挖掘鉴定玉米中耐盐关键基因,阐明其分子遗传网络,对充实我国玉米种源创新的基础理论,为玉米耐盐碱新品种分子设计育种提供优良基因源有重要意义。
10月29日,PlantPhysiology杂志在线发表了生物所题为“miRqandNUCLEARFACTORYA8enhancesaltsalttolerancebyactivatingPEROXIDASE1expressioninresponsetoROS”的研究论文,揭示了miR-NF-YA8调控模块在玉米应答盐胁迫响应中的分子机制,为培育耐盐玉米新品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基因源。
研究发现,玉米miRq表达受到盐胁迫的抑制,miRq的过表达株系对盐胁迫高度敏感,而其沉默株系表现耐盐表型。miR的表达水平与体内活性氧水平密切相关,转录组数据分析表明,多个过氧化物酶基因表达在miR过表达株系受到抑制。miR的靶基因是转录因子NF-YA8,NF-YA8过量表达诱导过氧化物酶的表达提升,降低体内活性氧水平,提高玉米对盐胁迫的耐受性。该研究揭示了miR作为启动作物盐逆境应答通路的关键“开关”,在盐胁迫-活性氧和miRNA/靶标之间形成一个闭环调控网络。
ZmmiRqnegativelyregulatessalttoleranceinmaize.
AZma-miRq/ZmNF-YA8moduleregulatesROSlevelsinmaize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博士研究生邢利娟和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研究生朱明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生物技术研究所王磊研究员和徐妙云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
论文链接: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nr/12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