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科学管理原理 >> 科学管理原理内容 >> 正文 >> 正文

脚踏实地,不负星光北师大教育学考

来源:科学管理原理 时间:2022/3/13
QQ客服网络客服求职招聘QQ群 http://pf.39.net/bdfyy/bdfjc/180627/6359009.html

文|涂H/凯程网课学员

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

一、基本情况

本人来自一所b区普通二本师范大学,本科专业为教育学,报考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初试成绩(政治76,英语76,专业课),三门课都很平均。初试成绩第五,复试成绩第三(),总分第三名拟录取。算上这一次考研,我一共有三次考研北师大的经历,三次都算是短期备考吧,在这里把我这三年的经历和经验分享出来,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研友小可爱们~

二、备考的经历与教训

考研

我报考的是北师大比较教育学专业。暑假的时候开始备考,正壮志满满地准备回学校学习,结果学校强制要求实习,9月到11月我都在学校当实习班主任,这把我的学习时间打碎了,再加上当时的我没有很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学得一塌糊涂,到了12月我的教心才开始 轮背诵,政治也没有刷过题,英语真题也没做完一轮, 的结果也是非常糟心的,总分,专业课。

考研

我报考的是北师大特殊教育学专业。8月底开始在家学习,有一位上岸的学长给我辅导专业课,每周上课一次,我自己会看之前报的班的视频课学习。 考了分,专业课分。

考研

我报考了北师大课程与教学论专业。8月之前我都在深圳某教育机构工作,本来准备在职考研,但无奈工作实在是太忙了,完全没有学习时间,7月底忙完中考辅导之后我就辞职了,报了凯程的视频课,专心准备考研。

第三次备考,我在学习心态和学习方式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变:1、正确看待与面对考试的难度。前两次考研中的失败绝大程度上是因为把考研想得太简单了(我也不知道我哪来的自信哈哈)。我前两次开始备考都在下半年了,没有经历年初考研出分的盛况,不知道各位上岸大佬的厉害,总是想着:只要过线了就能进复试了,刚好年北师大的分数线很低,年北师大特教论的分数线也不高,就让我完全低估了考试的难度,自然在备考时也没有付出全力。20考研出分的时候我参与进去了,看到了各位大佬的厉害,才真正认识到考研的难度(大家可以去找找历年的录取名单,看看上岸的学长姐的分数是多少,做到心中有数,行动有据),这也使得我在后面的备考过程中将这种考试压力转为了动力,付出了比之前多得多的心力和努力。2、利用各种网络平台获取大量信息资源。研友是非常重要的!前两次考研我都是自己一个人看看课背背书,信息非常闭塞,对于其他考研选手的情况和水平也缺乏了解,没有一个好的参照来分析自己的情况。今年我就在wb、q和vx等平台上加了很多研友和考研群,大家都非常活跃地分享信息资源和讨论问题。在这里向大家推荐一下凯程的带背团,不仅科学地安排了每日的背诵任务,团里还有很多 的研友和学长姐来每日解疑和交流,很nice~3、选对学习地点和学习环境很重要。第二次考研的时候我是自己全天在家里学习的,虽然环境很安静,但是太过于舒适了,我甚至不用洗漱收拾,起床就能坐在桌前看书,但整个人的精气神不好,总是看着看着书就躺到床上去了……今年考研毅然决定不能呆在家里了,每天起早床简单梳洗就去市图书馆学习。路上的时间也不要浪费,早晨我会在地铁上背单词,在图书馆排队等进场的时候就开始复习前一天背的专业课或者和研友们打语音讨论问题,晚上回家的路上就在喜马拉雅上听凯程的音频课。图书馆里的学习氛围很棒,看见别人在认真学习,自己也会不自觉地跟上(没错我就是典型的场依存型),整个人的精气神比较好,效率也提高了很多。4、教育学学习绝不是光背书、背死书。第二次备考的时候我主要是在背书背资料,没练题也没有模考,潜意识里不敢面对自己的真实情况,总简单地想着书都背好了,题肯定就能做了,结果书也没背好,题也不会做。背书和练笔两者应该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书背完了,通过做题或默写来检测和提升,做题或默写的过程又在巩固自己的背诵框架。除了练笔以外,背书的同时还应该有自己的思考,比如在背教原的有些内容时应该要联想链接到中外教育史或教心等的内容上,比如背到某个考点的时候可以思考一下这个考点可以出什么题,我应该怎么答。5、事先定好分数目标。很多同学不到考研报名结束之前可能都不能确定自己的报考学校和专业,但其实不管是、还是其他自主命题,教育学学硕学习的内容都是大体一致的,至多是题型的差异。大家需要事先分析好分数线要求,确定自己的分数目标,比如政治英语必须要考到,专业课必须考到,那么在后续学习的过程中就能更好的安排学习任务, 发力。大家可以去徐影老师的微博看看学校分数线的分析视频,徐拉比分析得非常仔细!

三、初试篇

(一)专业课()1、8月-9月,细致的一轮学习学习任务:学习基础班课程+一轮背诵+默写记忆虽然我从8月才开始学习,但我还是决定把基础班的视频课补上,因为徐影老师说这是所有课程中最为细致全面的了(教研没有看基础班,直接看的强化班)。看课的时候跟着徐老师和小高老师的板书,做自己的笔记,后期背自己的笔记是最方便的了。听课顺序建议是中教史→外教史→教心→教原→教研,每天的学习顺序建议是听课并做笔记→结合教材或资料书背笔记→默写当天的背诵内容,我自己在 轮学习的时候是用电脑打字默写的,速度比较快,可以满足我细致背诵的要求。在这里我用到了Xmind这个软件,默写的时候按框架来默写。每个小框架又可以关起来,可以检查背诵

把这些文件保存在云上,手机和电脑都可以随时看或者更改这些框架,非常方便。因为我的备考时间比较短,从 轮开始就要细致的背诵了,但绝不是照着书一字不落地背诵,应该是一个先总结归纳背诵再默写扩充成句成段的过程,先通过听课理解这个知识点,归纳出简洁准确的关键句或词(记在笔记本上)并背诵,再在默写的过程中对关键句或词进行扩展完善。

2、10月-11月中旬,全面的二轮学习

学习任务:学习强化班课程+二轮背诵+默写记忆+小组讨论

强化班的课程比基础班的更精炼一些,并且配搭着凯程的框架笔记,笔记是有空格的,我会在看视频的时候先暂停,自己先填空,然后再根据视频课检查填空内容,保证和巩固一轮背诵成果。

十月初我参加了凯程的带背团活动,里边把每天的背诵任务都规定好了,前期我是按部就班地按照凯程的任务来背,背到教心的时候加快了进度,稍稍 于带背团,为后边的三四五轮背诵留下充足的时间。二轮背诵的默写我是手写的,笔速和字体整洁度也是非常重要的。手写默写就可以写得稍微简洁一些,保证质量的同时也要提高效率。

在11月3号的时候,我找到了3个一起考研的小伙伴,自命题和统考的同学都有,每天早上花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进行讨论,例如教原这科,我们会先花一到两天的时间把考试重点背一背(相互提问背),再花一到两天时间把历年真题中的相关论述题摘出来讨论, 总结一个较为完整的回答。我认为这个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思维的逻辑性与全面程度,同时语言上的表达也更加清晰和简明,这对复试也是很重要的,这样的小组讨论我们一直进行到了考试前。3、11月中下旬到12月底, 的三、四、五轮学习学习任务:学习冲刺班课程+三四五轮背诵+小组讨论+真题练习+每周模考11中下旬我结束了两轮非常细致的背诵,整体内容框架都记得比较熟了,但是做题的技巧、速度、格式等还没有定下来。背诵任务需要进行调整,不用再全部背了,而是要 打击,即按照顺序一本一本地背书,熟悉的地方就口头背,不熟悉的地方就加强背,必要时还需要默写,就这样我在 一个半月把全部专业课又背了三轮,这个时候的速度是很快的,基本上2到3天就可以结束一本书。另外,我又找了一位小伙伴,每天向对方出5道名词解释,3—4道简答题,互相拍照检查,指出优缺点(出的题都是各种历年真题, 不要自己给自己出题,别人出的题才有出其不意的感觉,能更好地检查自己的水平)。在这里要注意到,我们练题时要把每种题的做题时长和答案长度固定好,专业课题量是比较大的,很容易写不完,我二战失败时就是没有模考,也没有练好答题, 将近50分没写完,都是血泪啊!北师的话,答题卡似乎是b5纸那样大小的,不是a4纸,一般一道名词解释最多不要超过6分钟完成,答案长度为一页b5纸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即可,一道简答题最多不要超过15分钟,答案长度为b5纸的四分之三,一道论述题最多不要超过25分钟,答案长度为一面或一面半b5纸( 一道教研的答案稍短一些,可以匀一些到前边的论述题)。

关于模考

同学们一定要模考!不要害怕面对自己的真实水平,就算前几次模考结果很不尽人意也没关系,备考时最幸运的事就是找到自己的不足然后改进。我从11月中下旬开始进行周模考,专门调出一个上午的时间,把时间状态环境等都调整为考试标准,大家也以在某宝上买一些答题卡纸进行答题。

我的另外一个小伙伴会和我一起模考,她做,我做,然后花1到2小时相互讨论对方的答题,这样可以一次练习到两套题,比较高效。凯程的真题汇编里也有答案,但是我个人认为那些答案主要起到启发作用,很多题还可以从其他角度进行答题,相互讨论可以很好地打开大家的思路。

(二)英语一在这里我推荐的老师都只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他们的授课方式对于我来说也比较适用,大家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哦!听过的网课:刘晓艳老师的长难句课和作文课,何凯文老师的阅读课、翻译课和作文课,唐静老师的翻译课真题练习:张剑老师的黄皮书(—年)至少要刷2遍,加上前两次考研经历,我一共刷了6遍左右单词:单词我在8月正式复习开始前就在背,主要是用墨墨背单词这个软件,正式复习后就在墨墨背单词的基础上加上了手写记词,是我在b站上看到的晴儿学姐的A4纸记单词法,很神奇,大家可以试试。长难句:刘晓艳老师的长难句课挺有趣的,通俗易懂。除了听课以外,我还每天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nr/12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