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科学管理原理 >> 科学管理原理内容 >> 正文 >> 正文

元气满满的科学达人ldquo以儿童为

来源:科学管理原理 时间:2022/4/26

要说“气”,你会想到什么?气功、气球、气候?还是生气、气场、气魄、气节?对于每个有关联的词语都能对应各个领域的思考学习与发展,但是也有本身的权重倾向性,比如气候会更多引向科学层面,而生气会更多引向情感层面,当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探究时,也一定要注意针对性与开放性之间的平衡。

那么对于金幼的宝贝们,他们又是如何跟“气”打上了交道呢?他们的探究方向又是哪个领域?他们的发展又是如何深入的呢?他们的气又会关联到哪些话题?

探秘“气”——平凡生活中的课程契机(大班)

鄂尔多斯东胜区金融广场幼儿园杨心睿老师

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今天我分享的内容是《探秘“气”——平凡生活中的课程契机》。自生活游戏课程践行以来,我对生活、游戏、课程的理解,随着与孩子们循环往复的过日子,随着与孩子们点点滴滴的思考、讨论与探索,日渐变得清晰起来。曾经有同行问我:“没有教材,你们是怎么实施课程的?”我的回答是:“我们的课程就蕴藏在孩子们生活中的每一个时刻里,我们做的就是有准备的即时教育”。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在生活游戏课程模式的运行下,无论是早晨入园、晨检、早餐,还是晨会、区域活动、反思讨论会……不管是一日生活中的哪个环节,孩子们天生的好奇心会促使他们从中发现未知的惊喜。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发现了惊喜,而我们发现了孩子。在那些看似平凡的日子里,孩子还是那些孩子,但他们时时刻刻都有可能产生新的想法,每一天跟每一天都不会同样,总能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多种可能。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内容,就是来源于孩子们在幼儿园里的一次发现:

一、话题的由来

幼儿园每年都会举办“园长杯”足球赛,这个故事发生在去年的“园长杯”足球开幕式上。在开幕式的场地两侧高高漂浮着两颗巨大无比的“足球”,就在孩子们一直对飘在半空中的“足球”看得入神时,场地两侧的老师将“足球”抱在怀里,当主持人一声令下“滚足球准备开始”,两颗巨大无比的“足球”从场地两侧孩子们的头顶“出发”。

孩子们借助小手的力量推动“足球”向队伍的中心滚动,大家的热情一浪接着一浪,大足球被抛来抛去,连老师也玩的不亦乐乎。

足球开幕式中足球可以飘起来的现象引发了宋幸航的疑问:“这个足球那么大却可以飘起来,这里面到底装着什么东西呀?”由此孩子们对这个问题产生了讨论:

多宝:那里面当然装的是气呀!因为摸起来软软的,滑滑的。

郭家成:因为它里面装的是气,所以是软软的。

贺景博:才不是软软的,是硬硬的,它碰到我的时候我的头都感觉有点疼。

老师: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说它是软软的,有的小朋友说它是硬硬的呢?

贺景博:因为里面装的是石头,所以才是硬硬的。

孩子们说到这里时,一个矛盾点产生了:“一个观点是足球软软的、滑滑的,原因是里面装的气,而另一个观点是足球硬硬的,原因是里面装着石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到底是气还是石头的观点更有说服力呢?接着孩子们围绕着这个话题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多宝:石头那么重,肯定不会飘起来的,我觉得那里面装的一定是气。

宋幸航:因为大足球里面装的气,是一个一个圆圆的小球球,所以才会变成大足球。

多宝:不对呀,气怎么是圆圆的小球球呢?气是看不见的,我们教室里就充满了空气,但我们却看不见。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表达着自己的观点,于是第一次讨论暂告一段落。

活动由一场足球赛而生发,但是孩子们的话题点却压根不在足球比赛或者足球本身上,而是气/石头。如果是以前啊,我们也许会觉得孩子们跑偏了,好好的足球不踢不玩,怎么讨论到足球里面的是气还是石头了,而且这摆明了就是气啊,有啥好讨论的?

但是现在我们并不会这样做,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捕捉到了足球赛和气/石头之间的关联,二者并非是跳跃的,而是有因果的。足球赛——开幕式漂浮的大足球——大足球里面装的内容物——软还是硬?气还是石头?这样梳理出路径是不是就清晰合理许多了呢~

二、小组活动的发起

几天后的一次晨跑中,任梦圆在玩耍的时候哈了一口气:老师你看,我看到了白色的气。

禾苗:因为我们的嘴巴是热的,外面是冷的,然后就会产生冷气。

崔哲溪:那个气是水珠,根本不是气。

老师:那什么是气?

高怡朵朵:气是自然现象,空气中就有气。

孙恺嵘:我们现在呼吸的就是气。

张以珂:我在家里也看到气了,妈妈做饭时,家里热、外面冷,窗户上就产生了气。

贺景博:像我在电视上看到柠檬和冰块放在嘴里就能产生气。

多宝:胡说,柠檬怎么会产生气呀!

周梓洋:那应该是冷气吧。

几位小朋友表达了对贺景博观点的质疑,但是贺景博坚持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贺景博:“那我们也像电视上那样试试不就知道了吗?”

于是,感兴趣的孩子们自发成立了一个小组,在老师的协助下,我们的小组取名为“寻”气小组。当然,这里的“寻”并不是寻找的意思,而是他们想要验证柠檬和冰块到底会不会产生气,其实是经由实验来验证他们眼睛所看到的现象是否属实的一个过程,所以这里的“寻”取探索之意。

教师的思考:孩子们表达的观点与他们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亲身感知、体验都有关系,而贺景博在电视上看到的这现象到底是否属实呢?验证其结果,对于孩子而言并不难,就如孩子所说,试试不就知道了吗?做为成人,我们明明知道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但又不能直接告诉孩子,而是需要剔除自己的主观,带着与孩子同样疑惑的心去支持他们在探索中自己得出结果,对于孩子而言,经由他们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动手操作所获得的结果,才能成为他们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帮助他们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教师放下自己心里的答案和固执,开始了对孩子们的观察与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nr/125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