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临床白癜风专家 https://m.39.net/disease/a_5474684.html摘要:AI时代,人类命运进入"心"时代。学《道德经》就是要感受它言语背后,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的"谷神",以及老子虚怀若谷、宽阔博大的胸怀。(本文共字,阅读需要15分钟)20世纪,机器取代了人力;21世纪,软件则取代了我们的大脑。AI时代是人类命运的转型时期,未来属于高感性时代,从体力到脑力到心力。但现在需要的是另一套截然不同的、更重要的能力——心之力,包括想象力(愿力)、艺术力、共情力、创意及全局思维能力。未来的人工智能和人类的竞争,其实就是脑门儿和玄牝之门的竞争。脑门是人工智能、机器人和大数据。而我们的大脑再发达,也无法像人工智能这样的大数据来计算,未来人类的唯一方向就是开启玄牝之门,这个概念出现在《道德经》的第六章。第一章老子提到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众妙之门,和玄牝之门异曲同工,它们是人类真正和人工智能竞争的地方,不同的路也是唯一的路。因为人工智能再怎么发展,都是在“有”的层面,意味着有限,即使信息量再大,也是有限的,创造不出新的东西。但玄牝之门,是“无”的领域,从无中生有,意味着无限、源源不断和生生不息。禅读《道德经》,主要以分享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为主,仅供大家参考。《道德经》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启示:空谷之智,神机妙用拍脑门的决策,往往是错的心的维度更高,速度也更快-扭扭神经-第五章讲“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第六章承接下去,首句告诉我们回到虚空一样的内心,守持内心的安静。生养天地万物的道(谷神)是永恒长存的,这叫做玄妙的母体。但是“静”,需要心神的释放,不是石头沙子那样的死寂,才会有神机妙用。卧轮禅师曾作了一首偈说:“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六祖听到这首偈后,说:这首偈还未真正明白真义。对境心不起,认为这是功夫好,是错误的。六祖也作了个偈子:“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卧轮禅师的偈子,背后是说用头脑控制心神,不让人起心动念,其实这是本末倒置的,相当于用强力去限制、压抑人的心神。成功了,人也死了,和机器人差不多。六祖的“没伎俩”对应有伎俩,没伎俩就是头脑中没有那些算计、机巧的小聪明。这时候“不断百思想”,思想就是心神,就会显现出来,产生妙用。所以,思想用不着断,断了就不能起用了。真心和思想,如水和波,除掉了波,水也没有了。真心发起思想,才能应缘接物、随缘起用,才能神妙无边。假如断除了思想,像一块木头、石头,那还有什么用呢?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生活中不论是逆境还是顺境,神机妙用都能够自然随缘的起用。菩提,就是我们本具光明的自信、智慧具足的本性,也就是老子所说的“谷神不死”,它是人的心神灵性本源,不增不减不生不灭,怎么还会长呢?卧轮禅师听了这首偈,幡然悔悟,从而证入大道。同大风箱一样,“谷”也是老子心中道的一种承载物,代表着真空的本性。山谷,它处于巍峨高山间的洼地。高处之低,就如《易经》中的谦卦,有虚心纳物、无我无执的品德,同时又有第二章“高下相倾”之感,意味着“谷”的腾挪变化,当如乾卦之或跃在渊,变化无穷。庄子《齐物论》中,对天、地、人籁做了解释:“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夫天籁者,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山谷平时非常安静,但你朝它吼上一声,瞬间会有无数回音向你激荡而来,“谷神”似乎也是大自然的乐器,用则应,不用而虚时以待,真有第五章“虚而不屈,动而愈出”之感。但作者更多强调的是山谷的空性,境来则应,境去不留,却有着连绵不绝的智慧和灵感。当我们的心能达到深远幽谷般的幽静,在这种状态下,会产生神奇妙用,所以说叫谷神不死,玄牝,也就是形容谷神的玄妙,神机、玄妙的母体就是谷神。-玄牝之门,天地之根-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神奇玄妙的母体一开一合间,阳气升发、万物生发。通过效法守中、谷神的妙用,从中升发和开启天赐的灵感。当你和天地感同、交合万物之时,灵感自然而然的就会涌现,这种灵感和拍脑门的想法,是天差地别的。现在很多企业管理经营和创作,决策都是一拍脑门,结果产生的思维、方向和创意,非常的有局限,往往都是错的。"霜天闻鹤唳,雪夜听鸡鸣,得乾坤清纯之气。晴空看鸟飞,活水观鱼戏,识宇宙活泼之机。"深秋的天空中听见野鹤的叫声,飞雪的夜晚听见雄鸡的啼叫,借此可以获得大自然清正纯洁的气息;晴朗的天空中看见鸟儿自在飞翔,流动的水流里观赏鱼儿尽情嬉戏,借此可以感悟到天地间的勃勃生机。过去古人的文章,回环反复、余味无穷。他们的创作,不是一拍脑袋就埋头写。往往一篇文章背后,都是多年的阅读积累和丰富的人生感悟,用心和天地感通,挥洒或倾情间,遂达“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无为或有为间的自然境界。拍脑门,很多人往往以为是头脑发热,随意决策;其实,它的深层意思是人们只是依据表面的事实进行判断,严格来说,大数据也不过是一个信息更多的“大脑”,储存过往的实践和知识总结,通过智能系统搜索分析,然后提炼出一个结论,它自身的局限性也显现在这里。福特的总裁说:当你问客户需要什么时,他们会说,想要一匹更快的马。没有真正灵感的大数据,也只能得出相似的结论。过往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已经落后于时代和变化。客户内心真正的需求,是需要用创造力和想象力发掘出来的,而所谓的颠覆式创新,也是源自于此。有时候我们觉得,这个决策是千挑万选千思万虑做出的。但所谓的深思熟虑,如果还是取决于头脑里的知识经验,离不开大数据,还是非常有局限性的。为什么呢?我们头脑的认知以及科学的发展,对于宇宙、万物以及对道的认识,还是非常浅的,又怎么不局限呢?“玄牝之门”的一开一合,对应我们身上的两套思考系统,大脑知识性的系统和心神的直觉系统,也可以把它叫成灵感系统。大脑主宰是大数据,心神的主宰的则是直觉、神识。我们说心有灵犀、感同身受:心神结合的人,潜力才会被激发,否则就是心神不宁、心不在焉。现在我们的教育,更多在知识系统,完善大脑的大数据;但其实,这个系统和人工智能相比,没有竞争力;发展心神的直觉系统反而更重要。-绵绵若存,用之不竭-道看似虚无,但能生万物;而且无处不在、无物不有;像空谷回音,有一种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的奇妙力量。“谷”就是大道精神,就是虛怀若谷;实践谷神品质的人具有灵动性、隐蔽性、永恒性和神奇性。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我们的灵感系统,似乎是若有若无,你说它没有,他确实真的有灵感,你说它有呢,但又不知道它在哪里?回顾历史长河,总会出现一些伟大的诗人、学者、科学家,比如说李白、达芬奇、爱因斯坦等等,他们一生都在创作,他们的灵感似乎永远无穷无尽,这又是怎么做到的?声浪理论非常强调创新和创意,无论是品牌、产品,或是各种表达方式上。在我过去从业20多年的经验里,那些真正让自己满意的作品,往往都是源于直觉和灵感。去年曾在暨南大学举办“不在城市”论坛:探讨策划、设计和创意的未来趋势。我告诉大家,创意中的“意”就是要我们拒绝浮躁,去聆听心灵的声音,知止、定静安、虑从而得;打破心中的藩篱,敞开自己的心胸,在“悠悠我心”的境界中创作出有能量、有灵感的鲜活作品。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奥托·夏默博士发现一个新的学习理论U型理论,它倡导我们要敞开心灵,接受过去不敢想象的事物,并且要尝试不可能的事情。这个理论的特点和声浪理念非常相似,都是希望教会我们打开思维、打开心灵、打开意志,进入一个更深层次的反思,创新性地做出决定。人的潜力需要激发,但如何激发呢?答案就在这里——开启玄牝之门,重新回到直觉与灵感。彼得·圣吉说:“创新需要具有直觉,需要接受高度的模糊性、不确定以及勇于失败的精神。”或许埃隆马斯克就是由此得到启发,他用一种激进的方式来激发团队的创造力,如果一般人的目标是在现在基础上改进10%,马斯克的目标就是在现有基础上做到10倍。循序渐进式的进步依靠的是苦干,是更多的资源和努力,而10倍的进步,则建立在创造力、灵感的突破之上。“科学管理之父”泰勒说“尝试做一样新东西,不外乎那么两种风格,一种是小幅变动,往往得到10%的改进;但如果要获得真正的巨大革新,那你需要重新开始,你必须回到直觉和灵感的创造中,打破一些基本的假设。”声浪理论倡导的就是这种创造精神,它不仅是品牌战略的可实战操作模型,更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终极目标设定。一个品牌就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做品牌就是经营人心,让与消费者相关的所有接触点越来越深入人心,直至口口相传,终点是无声崇拜。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未来,是一个想象力消费的时代。在互联网语境中成长起来的网生一代,一方面,他们会惊叹于那些超越现实、肆意放纵的想象力;另一方面,因物质主义带来的精神空虚,会让他们与那些走心的、温暖的创意产生共鸣,而这些,都不是拍脑门能够做到的。大脑是死板的,心是灵活的;拥有大脑的人只能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而拥有"心"的人却能在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在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我们的心还有预感和预知、趋吉避凶的能力。我去年因为有所感悟,所以出来游学,有幸在一个人杰地灵的小山村生活了半年有余,避开了疫情高发地区。有些人认为所谓心灵感应是虚无缥缈,不可思议的,但历史和近些年的许多科学实验证明,心灵感应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孔子的弟子曾参,他的母亲找不到他时,咬了自己的指头,曾参忽然心痛,就马上归家询问缘由。《后汉书·蔡顺传》也记载有蔡顺与其母亲母子连心的故事。生物家鲁珀特20年来一直在进行心灵感应实验,他认为心灵感应现象与电磁场的存在一样,意识也有自己的场。人的意识其实一直在空气中游荡,并可能被任何人捕捉。而当意识与更高频的能量场或者自然链接时,它就会带来灵感的迸发和体悟。从西方医学生理科学的角度来看,人在"致虛极守靜笃"的定境中的优势脑波就是δ波,也就是脑电波频率在0.5Hz~4Hz(周/秒)。西方生命科学的研究发现,如果成年人的脑电波频率达到0.5Hz~4Hz(周/秒)的话,是开发人类直觉雷达系统,以及超能神密力量的关键。其实,当我读《道德经》时,我能体会,老子的用心很深很深,他并不是让我们停留在文字上,它更多的是在引导我们去悟道,领会文字背后的那个玄妙的东西,寻找那个真正能够让我们心神喜悦的“玄牝之门”。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nr/15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