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科学管理原理 >> 科学管理原理内容 >> 正文 >> 正文

陈春花管理科学研究与实践的距离有多远

来源:科学管理原理 时间:2017-9-27

随着管理工作在新技术、新经济过程中的不断演变发展,管理科学研究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愈来愈成为影响中国乃至全球管理学发展的难题。管理实践者在相互交流的时候总觉得难以总结规律,管理研究者在现实商战里又往往一筹莫展。

我们知道,管理学是一门应用学科,而应用学科的主要特征就是可以实践并产生正向效果。理论研究者为追求总结出能实践的科学研究,必须找出有价值的问题,尤其是能够指导实践的问题,因此研究与实践,总是实践先行;而科学性研究则是后续应该遵循的原则,让实践不断总结并演绎出规律。

作为管理学兼顾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学者,我认为中国的管理学术研究要与实践紧密结合,需要学者深入观察中国企业、基于“中国经验”,提出更多“以实践为先导”的“中国式管理命题”,而不是大量从文献中转手即来的“美国式或者西方管理命题”。年,我们出版了名为《领先之道》一书,其内容即是总结中国企业发展成功规律,并准备坚持用3个10年把这个研究做完。文献中已经被验证的管理理论,可以指导非常多发展过程中的企业;随着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加大,会发现中国特别优秀的企业,基本上在不断打破传统理论而且诞生了一些新的规律,于是我们持续跟踪并一直试图理解它们的变化以及为什么能不断进步;使用科学方法将原始经验上升为理论,如此得到的理论既可以复制,又可以指导企业的实践。

实践和研究:顺序是重点

我们试图通过3个10年来看5家优秀企业的发展成功规律,这个实践和研究的过程形成了两者弥合的结论,即一是实践先行,二是科学研究。“实践先行”作为第一个阶段,指在实践中找出有价值的问题,尤其是能够指导实践的“那个”问题;然后进入到第二个阶段,开展具有科学性、普适性的规律或者规则等研究。两个阶段的顺序确保了研究和实践之间避免冲突。

要知道,科学与技术的冲突不是认识论的冲突,而是本原论的冲突。管理研究的本原一定是优秀企业的实践,管理研究要与实践相结合,就要回归到这个本原,而回归到这个本原就是实践先行。当我们近距离、认真地观察优秀企业,才有办法找出真正的问题——当前管理研究的局限性就是大部分管理研究者没有认真深入观察优秀企业,那就很难把有价值的问题找出来。如果找到了真正有价值的问题,再将答案变成符合科学的范式,按照这样的研究顺序,所得到的理论一定可以指导实践。

另外,如果确实想把管理研究作为终生的职业,就更应该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去近距离观察优秀企业。真正贡献了有价值管理思想的理论家都是切实认真地观察过一个企业或几个企业,或者做过深度咨询,要么就是在这个企业持续工作了很长时间。

在实践先行的前提下,研究的问题要来自实践。但是,第二步研究仍然要强调科学性:因为没有科学性就不可移植和复制。原始经验很难复制,因此必须把研究加上去,必须遵循科学的逻辑。总的来说,研究的这两步对于弥合学术研究与实践的差距都非常关键。当然,学术研究的问题可以来自文献,但要做实践相关的研究,其问题就一定要来自实践。这就是应用于实践的逻辑,在没有认真观察企业的情况下,硬找文献或者理论去套这个企业是不行的。

研究与实践脱节的必然因素

学术和实践是两条并行的体系,管理学术研究偏向于科学研究与实证研究,而管理实践偏向于追求技术性知识;这两类体系之间天然存在差异。类似问题在其他社会科学研究中也存在,为什么管理学在这个问题上冲突特别明显呢?这是因为实践属性对于管理学科非常重要,也就是说管理学是一门应用学科,而应用学科的主要特征就是要能用。反过来说,如果管理学不是一个应用学科,那就不会有这么大的争论了。以下4类差异,决定了研究与实践脱节的必然。

目标不一样。学术研究的目标是从现象中抽象概念、提炼规律,它不太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保医院
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nr/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