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科学管理原理 >> 科学管理原理原则 >> 正文 >> 正文

新刊论文理解作为一种现代政治现象的主义

来源:科学管理原理 时间:2024/3/27
治白癫疯最好的办法 http://pf.39.net/bdfyy/bdflx/160318/4791920.html
                            

理解作为一种现代政治现象的“主义”

摘要:

政治生活方式由各种各样的“主义”来界定、评价和引导,是一种现代政治现象。虽然在古希腊已出现以“主义”为后缀的构词,但只是指代一种行动或行为的方式和习俗。现代意识形态意义上的“主义”在西方古典政治中并不存在。伴随着现代早期的宗教改革、政治革命和认识论革新,“主义”历经学说化、平民化与标签化的转变过程,奠定了其现代形态。“主义”话语的编织及其对现代政治秩序的影响,受制于关于人性、社会和政治的一般性事实,并在社会不断理性化的趋势中受到挑战。

作者简介:

陈肖生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论文来源:

《政治思想史》年第1期

本文作者:陈肖生

一、引言

现代政治的一个普遍特征,就是政治观念领域被作为意识形态的各种“主义”(-isms)占据和分割。各种政治性的“主义”被用来标示和表达人们不同的并且常常是冲突的政治理解、诉求和愿景。理论家们早已把政治生活中“意识形态”作为一个独立的对象,从各个学科视角出发对其展开了系统的研究。意识形态是现代政治的产物,出现于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期间,后经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经典论述成为社会批判和观念竞争的重要话语工具。但我们需要注意,“主义”与“意识形态”不能完全等同。各种政治性的“主义”的存在、竞争和对立,构成了意识形态的光谱;然而,“主义”这个后缀词本身以及相当多的各种“主义”并不是始于现代,它们并不是和“意识形态”这个词一同诞生的,而是古而有之。换言之,“主义”与“意识形态”存在两重关系:意识形态的确由各种各样的“主义”构成,但各种“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只是政治发展到了现代才出现的现象。

目前学术界关于“意识形态”和“主义”的研究,其叙述框架一般均为先对意识形态的定义、起源和功能作总体论述,然后对各种“主义”分别进行研究,把各种“主义”理解为构成意识形态的具体内容。本文将突破这种理解和叙述框架,把“主义”本身当作一个独立对象进行一般性的研究。具体而言,有三个相关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其一,成为意识形态之前的“主义”究竟应该如何理解,古典政治生活中存在今天我们所理解的“主义”吗?其二,现代世界的政治发展、运动、革命被认为是由各种各样的“主义”来引导的,不同的政治生活方式服膺于不同的“主义”,那么,这种现代观念是怎么形成和出现的?在人类世界向现代转变过程中,哪些因素、观念、思潮促成了“主义”从古典向现代的转变?如何把握各种各样政治性“主义”的现代特征?其三,各种“主义”在现代政治形成时期的革命和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那么,在现代政治秩序确立成型且不断受到挑战的当代,各种政治性的“主义”是否仍能成为形塑政治生活方式和引导政治发展变化的动因?

上述这些问题有其独特性,并不能很好地通过学界现有关于“意识形态”的一般性研究或者关于某一种“主义”的研究来回答。本文把由各种各样冲突甚至对抗的、系统化的主义来塑造我们关于政治社会的认知、评价以及未来愿景看作是现代政治的一个重要的现象,它是构成现代政治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对于“主义”上述三方面问题的研究,属于理解政治现代性的努力的一个部分。我们将本文考察范围限定在“主义”的发源地欧洲,主要从西方政治思想史出发来解释“主义”这种独特的现代政治现象,探究过程中还辅以概念史、话语理论、社会史、宗教社会学等研究成果和方法。在考察由“主义”后缀组成的词的古今变化时,我们接纳剑桥学派代表人物昆廷斯金纳(QuentinSkinner)教授的看法,即不仅要研究词语或概念的语义变化,而且还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yz/155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