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字,建议阅读时长12分钟
本文由《电化教育研究》授权发布
作者:穆肃唐冬梅乔金秀
摘要
年以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展示教学风采的机会,也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加油站”。为深入了解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专业知识发展情况,研究者借助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和TPACK模式建立分析框架,由教育硕士学生从“新教师”观摩优课教学和“专业人士”剖析技术与教学融合情况的双重角度出发,依据—年度教育部优课评价指标对36节部级优课进行评述。通过对条有效评述的编码和分析,研究形成以下结论及建议:(1)教师本体性知识掌握良好;(2)教师条件性知识存在不足,这与职前、职后教育有关,建议高校改进师范生相关课程的教学,教育管理部门加强职后教师相关理论培训;(3)教师实践性知识中的信息技术应用知识有待提升,需从促进学习发展出发,掌握并提升技术与教学融合能力。
关键词:TPCK;优课;教师知识;教师专业知识;教师专业发展
一、背景
自年起,教育部持续组织、开展了面向全国所有具备网络和多媒体教学条件的中小学校教师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以下简称优课活动)。该活动旨在以应用为指导,以资源贡献为纽带,以教师课堂应用为中心[1],充分调动全国所有一线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增强教师对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重要性的认识,建设一支善用信息技术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的骨干教师队伍[2]。活动的实施主要包括教师网上“晒课”与“优课”评选两个阶段,力争促使每位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至少上一堂好课,使每堂课至少有一位优秀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2]。同时,通过“晒课”“评课”,聚集县级、市级、省级、国家级的“优课”教学资源,以众筹的方式培育、建设和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教育部原副部长杜占元在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坚持把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是不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子的核心理念[2],优课活动注重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特征正好体现了这一理念,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加油站”[4]。“优课”教学者都是中小学一线教师,他们在国家、省、地(市)、县(区)级教育行政机构以及学校组织下观课、评课,共同打磨优质课例,并将每位参与活动教师的“优课”上传至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真正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数据显示,截至年8月16日,全国累计晒课数达万余节,活动参与教师覆盖全国,涉及教材版本全,课程内容精,资源质量优,课堂教学活动丰富[5]。
从年起,优课活动每年都评选出一批部级、省级和县级优课,这些优课成为一线教师观摩学习的案例,也为广大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提供典型示范。因此,在优课活动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和学生特征融入信息技术的思路、方法、实施过程和效果成为优课最有价值且最受 ViewingonDevelopmentofTeachersProfessionalKnowledgeintheProcessofEducationalInformationizationfromthePerspectiveofOneExcellentLectureforOneTeacher
MUSu,TANGDongmei,QIAOJinxiu
(InstituteofModernDistanceEducation,SouthChinaNormal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
[Abstract]Since,theactivityofOneExcellentLectureforOneTeacher,OneExcellentTeacherforOneCourse(theactivityofOneExcellentLectureforOneTeacherforshort),hasnotonlybe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zz/12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