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华英才半月刊,作者中华英才
中华英才半月刊.
《中华英才》半月刊官方订阅号。杂志创刊于年10月,由邓小平题写刊名。文化和旅游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主管、主办。报道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领域。
李爱君教授
人物简介
李爱君,法学博士、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现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钱端升杰出学者特聘讲座教授、中国政法大学互联网金融法律研究院院长。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数据法学内容与体系研究》首席专家、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首批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市网络法学研究会会长。长期从事金融法、数据法、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等研究,承担国家课题、省部级项目等50多项,出版著作30余部,发表论文余篇,在《政法论坛》发表的《人工智能法律行为论》和在《东方法学》发表的《数据权利属性与法律特征》等论文推动了相关政策制定和立法。
孜孜以求的学术拓荒者
李爱君长期从事金融法、数据法、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方向的研究,用数十年如一日的勤恳与热忱投入到学术科研事业。作为具有复合学科背景的法学研究者,融汇自然科学与人文社科不同的思维方式,兼收并蓄,坚持前沿、务实的研究范式与开阔、包容的学术视野,致力于在金融法、数据法、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等方面开学界之先河,发理论之先声。
李爱君在民间借贷网络平台悄然涌现之时,就敏锐地注意到游走于灰色地带的互联网金融创新风险问题。从年开始对互联网金融进行系统研究,并于年发表了国内首篇有关网络借贷的法学研究文章——《民间借贷网络平台法律制度的完善》,开启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研究的先河。之后又发表多篇文章和出版《互联网金融法律与实务》等多部著作探究民间借贷网络平台的法律性质、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机制、建立权责统一的有效监管制度等,进一步拓宽了互联网金融法律问题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李爱君受邀参加前海数据经济论坛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李爱君紧跟时代脉搏与实践需求,自年开展数据法学的系统研究,先后发表了《论数据权利归属与取得》《数据权利属性与法律特征》《数据要素市场培育法律制度构建》等文章,创新且富有前瞻性地研究数据权利属性、数据和信息客体要素的性质界分,依据数据双层结构的客观实在构建了数据新型财产权利保护的数据权利理论体系,为能实现数据效用最大化和充分发挥数据潜在价值的数据要素市场培育做了建设性的理论研究。年出版首部《中国大数据法治发展报告》,该报告从数据法治的科研、立法、司法、监管等多个角度对中国大数据法治发展状况进行了详细梳理和分析,对数据法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李爱君还将其多年来在数字经济法治研究领域积累的研究经验与独到观点充分拓展,开展一系列重点或重大课题项目研究,并不断产出对学界、业界及政策制定者具有重大参考价值的成果。其主持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数据法学的内容和体系研究》更是填补了当前国内数据法学研究的理论空白,通过深入系统的研究,构建数据法概念体系与基础理论,使目前已有的数据规范与事实被整合为和谐的有机整体,实现数据法秩序价值判断的一贯性与统一性,建立以利益规则体系为核心的平衡激励数据应用和数据技术发展的数据权利保护制度。通过其在数字经济视域下数据、数字金融、要素市场等关键问题的研究为中央和地方的数字经济相关立法、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建议与方向指引,推动大数据应用纳入法治轨道,也激发了法学界对数字经济时代新型法学问题的研究热情。其年12月14日刊于《经济日报》理论版的文章《加快完善数据产权制度》,引发理论探讨和相关部门的咨询,对于当前数据法学体系的构建及数据立法路径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李爱君依托既有研究持续输出智库成果,包括金融监管、公检法、国家网信办、国家发改委和全国人大等机构多项国家智库项目,研究报告获中央领导重要批示,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高度肯定。
执着笃定的法治实践者
“法者,盖绳墨之断例,非穷理尽性之书也。”李爱君始终认为,作为经世济民之学,法学研究应当落地于实践,回应社会需要,因此,她积极投身于数字经济时代的法治实践之中。
年中国政法大学互联网金融法律研究院金融创新与法制教育公益大讲堂第一讲“互联网金融风险与防范”
她负责起草了《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以及《北京市数字经济条例》,前者被定义为国内数据领域首部基础性、综合性立法。李爱君提出的数据权利与权能、数据与信息的界分、数据权益范围的界定、数据产权保护分层等制度构建难点问题及其创制性解决方案,为该条例中多项制度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学理支撑。李爱君积极参与国家及地方数据和数字经济相关立法,如山东、四川、山西、内蒙古、天津、宁夏、安徽、贵州、上海等地的立法工作,以一位法学家的深厚理论素养和高度责任感,为数据与数字经济法治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杏坛耕耘,育法学桃李芬芳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李爱君自从教以来,杏坛耕耘已三十载,其勤恳、真诚同样体现在教学当中,始终坚持有教无类、知行合一的理念,在不断锤炼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的同时,以身垂范,重视对学生综合素养、人文情怀的培养与提高,矢志为学界、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德法兼修、德才兼备的新时代法治人才,亦致力于向公民、向社会传播数字经济法治理念与法学知识,热心于法律普及与公民教育。李爱君作为中国政法大学精品课程《互联网金融法律与实务》负责人、思政课重点建设示范课《数据法》负责人、教改项目《“数据科学与法律”跨学科专业建设研究》负责人,始终坚持以科研成果与教学资源相转化,把思政建设与专业课程应用案例相结合,将最前沿的学术动态和理论成果教授给学生,开拓了学生的学术视野和研究兴趣,增强了校内外学术交流。尤其早在年,成功申报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数据科学与法律”跨学科专业建设研究》,这在我国首开先河,是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研究生教育教学过程中交叉学科建设的创举。
李爱君受聘为北京金融法院首批顾问专家咨询委员
李爱君自年向本科生开设《数据法》课程、自年向研究生开设《数据法律与实务》(数据法),围绕《“数据科学与法律”跨学科专业建设研究》教改项目开展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研究,组织开展大数据法治论坛系列公益讲座及数据科学与法律系列研讨沙龙等为数据法学这一跨学科专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将进一步推进数据法学学科建设,服务国家数字化发展战略,解决数据及其运用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和政府管理等领域产生的法律问题,培养高层次数据法律人才。
李爱君还热心于数字经济法治理念的宣传与普及,长期致力于开展公益法治教育,在其任院长的中国政法大学互联网金融法律研究院分别开设了“数字经济与法制高级媒体法治教育”“金融创新与法制高级媒体法治教育”两项公益奖学金式的法治教育与宣传活动,推动媒体在金融法治和数据法治方面报道的科学性与专业性,为我国金融行业和数字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
(第二届)新时代大数据法治峰会上,李爱君发布《中国大数据法治发展报告》
李爱君在与同学们日常的教学与相处中,亦做到了言传身教,指导和引领同学们在学术道路上砥砺前行、上下求索。对于其指导的硕士生、博士生,孜孜不倦地从做学术的基本方法论开始,为同学们抽丝剥茧,拨开繁杂厚重概念的迷雾,直指隐蔽在条文背后的法条精义与立法考量。从论文的选题、结构、逻辑等不同角度引导同学们深入审视自身论述的逻辑周延性与观点合理性,在反复的打磨与推敲中帮助同学们“轻轻叩开法学学术大门”。在同学们的日常生活、工作求职之中,李爱君亦师亦友,鼓励同学们勇敢追求个人理想,帮助同学们重新标定人生方向,其指导的莘莘学子如今遍布国内外高校、学术机构及实务领域等,传承践行法治的赤诚之心,在社会各界发光发热。
原标题:《李爱君|数字经济法研究与实践的先行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zz/14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