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心理学
日常生活心理健康50问
陈祉妍等著
内容简介:
一本提升国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的科普读本
何为心理健康素养?
心理健康素养是人们综合运用心理健康知识、技能和态度,保持和促进心理健康的能力。年7月,我国发布《健康中国行动(—)》,“心理健康促进行动”是十五项专项行动之一,该行动第一项结果性指标即“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公众心理健康素养达标率仅为12%。
本书是依托年全国大规模学术调研,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评估发展中心团队执笔,经过题库编撰、专家审核和多轮编写讨论形成的科普手册。
该手册面向普通大众,通过故事引入和专家解说的方式向读者呈现,涉及心理疾病、心身健康、危机干预与自杀预防、儿童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与原理,覆盖大众群体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困难情境或误区,通过了解背后的知识及应对方法,能有效帮助大众掌握心理健康知识,从而进一步提升心理健康素养,提高工作与生活的幸福水平。
作者简介:
陈祉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评估发展中心负责人,教授,硕士生导师。担任心理健康蓝皮书系列《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的副主编。主编《中国科技工作者心理健康状况报告》《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报告》等书籍;译有《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现代精神分析思想史》《理解之谬改变之谜》《心理咨询面谈技术》等著作。
专家推荐: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类似,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从日常生活中逐步提升。首先就需要解决什么是心理健康的问题。陈祉妍团队新著《日常生活心理健康50问》非常好地满足了这个迫切的需求,是到目前为止让民众认识和提高心理健康素养最好的指导书。
——张侃(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
《日常生活心理健康50问》是心理学大家为非专业读者撰写的一本心理健康普及读物。以成年人和儿童两条线索,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需的心理健康常识给予了清晰详尽的说明。用语通俗,说理透彻,同时贴近实际,在具体的知识、方法、生活建议方面都极具指导性。对于常见的误解,也有正本清源之效。相信这些内容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趋利避害,培养更健康有益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
——李松蔚(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注册心理师)
康德与形而上学疑难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德]海德格尔著
王庆节译
内容简介:
《康德与形而上学疑难》是20世纪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的主要著作之一。本书主要是将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阐释成形而上学的一次奠基活动,其目的在于将形而上学疑难作为一种基础存在论的疑难问题展现出来。基础存在论就是对有限人的本质作存在论上的分析工作,是人的亲在的形而上学,它与所有的人类学,甚至与哲学的人类学都保持着根本性的区别。因此,出于何种意图和以怎样的方式对基础存在论的观念做阐释工作,在什么范围之内以及在什么样的前提条件之下提出“什么是人?”这一根本性问题,以及这一问题如何导向存在问题的重新发问,此乃本书探究和思考的主题。
作者简介:
海德格尔(—),德国哲学家,西方哲学史中最富原创性的哲学家之一,20世纪现象学运动与存在哲学的里程碑式人物。
译者简介:
王庆节,澳门大学哲学与宗教系特聘教授,研究领域为当代欧陆哲学、比较哲学、道德哲学、形上学等。
根据亚里士多德论“是者”的多重含义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德]弗朗茨·布伦塔诺著
溥林译
内容简介:
《根据亚里士多德论“是者”的多重含义》是布伦塔诺的博士论文,在该书的封面上,布伦塔诺引用了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第七卷第1章中的一句话:“是者被以多重方式加以言说”,这部论文可以视为就是围绕这句话展开论述的。对“是者”的多重含义的讨论构成了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门槛。通过该论文,布伦塔诺澄清了在亚里士多德那儿“是者”(dasSeiende)所具有的各种含义,以及在诸含义中最重要的含义是什么。该书乃同时代亚里士多德哲学研究作品中的经典著作。
作者简介:
弗朗茨·布伦塔诺(FranzBrentano,—),德国著名哲学家和心理学家。著有《根据亚里士多德论“是者”的多重含义》《从经验立场而来的心理学》《亚里士多德和他的世界观》等。
译者简介:
溥林(熊林),现为四川大学哲学系教授。曾从事西方中世纪哲学研究,现主要致力于亚里士多德和海德格尔思想研究。
科学与假设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法]昂利·彭加勒著
李醒民译
内容简介:
《科学与假设》是彭加勒的一部科学哲学经典名著。在该书中,作者广泛而深入地探讨了科学和哲学的理论前沿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精辟的、富有启发性的观点,其独创的约定论思想在书中得到了集中体现。《科学与假设》由已发表的短论、讲演、书评、科学著作的序言或绪论串接而成,但其中贯穿着一条明晰的、深邃的思想主线。彭加勒在书中精辟地阐述了他一系列富有创见和智慧的思想要点,包括经验约定论、关系实在论、科学理性论、科学中的假设、统一性和简单性、数学归纳法、相对论的前瞻、进化认识论、操作论、科学中的语言翻译、空间问题等。
作者简介:
亨利·彭加勒(JulesHenriPoincaré,—)是法国数学家、天体力学家、数学物理学家、科学哲学家,被公认是19—20世纪之交的领袖数学家,他在数学方面的杰出工作给20世纪和当今的数学带来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彭加勒在天体力学方面的研究是牛顿以来第二个伟大的里程碑,他对电子理论的研究被公认为相对论的理论先驱。
译者简介:
李醒民,曾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常务副主编。译有《科学的价值》《科学与方法》等。
诠释学I、II:真理与方法
(修订译本)(全二册)(精装本)
[德]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著
洪汉鼎译
内容简介:
《真理与方法》是伽达默尔的代表作,出版于年。本书包括两卷,第一卷为《哲学诠释学的基本特征》,第二卷为《补充与索引》。本书中伽达默尔试图以艺术经验中真理问题的展现为出发点,进而探讨精神科学的理解问题,并发展出一种哲学诠释学的认识和真理概念。这不仅意味着哲学诠释学与以往的诠释学相比有着根本的性质转变,而且表明了它是当代西方哲学发展的一个新的趋向,以致我们可以用诠释学哲学来标志当代西方哲学人文主义思潮中的一个重要的哲学流派。自本书问世以来,不仅西方哲学和美学受到它的重大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迅速波及到西方的文艺批评理论、历史学、法学和神学等人文科学领域,是当代一部重要的经典哲学著作。
作者简介:
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Hans-GeorgGadamer,—),德国著名哲学家、美学家,现代哲学诠释学和诠释学美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主要著作《真理与方法》《柏拉图与诗人》《短论集》(三卷)、《我是谁、你是谁》等。伽达默尔与其师海德格尔共同将传统解释学放到现象学本体论基础上研究,反对古典解释学的客观主义。
译者简介:
洪汉鼎,年出生,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师从贺麟教授、洪谦教授和冯友兰教授,研习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并担任贺麟教授助手。年,任职于北京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年,获德国洪堡基金会资助,赴德国进修两年。年,荣获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哲学名誉博士。年,获国务院享有政府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专家。年,任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客座教授。年,兼任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合作创办山东大学中国诠释学研究中心,先后担任中心主任、名誉主任。并合作创办大型连续性学术刊物《中国诠释学》,担任主编之一。现任山东大学中国诠释学研究中心暨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兼职特聘教授。研究领域为诠释学与现象学、德国哲学、中国哲学和分析哲学,专长于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诠释学与中国经典诠释、斯宾诺莎哲学的翻译与研究。
科学究竟是什么?
(最新增补本)
(科学人文名著译丛)
[英]A.F.查尔默斯著
鲁旭东译
内容简介:
《科学究竟是什么?》(最新增补本)是英国著名学者A.F.查尔默斯论述当代科学哲学的代表作。作者在书中介绍了20世纪最有影响的科学哲学大家,如波普尔、库恩、拉卡托斯和费耶阿本德等人的主要学术思想,还介绍了20世纪最后20年科学哲学的最新发展。年,他这部著作第一版的中文版首次在我国出版,是当时国内最早全面而系统地介绍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各流派的重要著作,它对科学哲学在学术复兴后的中国的传播、对我国科学哲学人才的培养以及学术研究的开展,都起到过重要的作用,有不少人正是读着《科学究竟是什么?》走入科学哲学的殿堂的。
作者简介:
A.F.查尔默斯(—),英裔澳籍的科学哲学家,悉尼大学教授。著有《科学及其架构》《科学究竟是什么?》《科学家的原子和哲学家的石头》等著作,其中《科学究竟是什么?》被译成世界各种主要语言,畅销全球。
译者简介:
鲁旭东,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世界哲学》副主编,译有《科学社会学》《科学与神学的论战》《科学中的革命》等西方科学史重要学术著作。
来自德国的大师
海德格尔和他的时代
(精装本)
[德]吕迪格尔·萨弗兰斯基著
靳希平译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理解海德格尔思想精髓的深入浅出的好书。这本书以平实的语言,一边说故事一边讲道理,介绍了海德格尔的家庭背景、童年和青年时的生活,他故乡的政治文化及宗教传统,他大学时期的思想转变,如何成为地下哲学王及与犹太姑娘,后来的著名的政治哲学家——阿伦特的恋情,纳粹时期的拙劣表演,光复以后政治上的顽冥与哲学上的深邃,并且按照海德格尔著作写作的时间顺序,一步一步地讲述评论了海德格尔整个思想的发展过程。该书不仅仅是一本海德格尔的思想传记,而且是一本20世纪的哲学政治思想史。
作者简介:
吕迪格尔·萨弗兰斯基,德国当代著名思想史作家,传记作家。曾在法兰克福师从阿多诺学习哲学,并在柏林自由大学取得博士学位。自年开始自由撰稿,因所著E.T.A.霍夫曼、叔本华、海德格尔、尼采、席勒等德国重要思想家传记,名噪文坛。他的作品已被翻译成26种语言,并获奖无数,包括年莱比锡书展非虚构图书奖、年世界文学奖、年Corine国际图书奖之终身成就奖等。其文字优美、掌控自由,能够将大量史料和独特观点圆融地浸润于通俗的讲述之中。
译者简介:
靳希平,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古希腊哲学、德国古典哲学和现象学。
分析哲学导论
(修订版)
黄敏著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讲授分析哲学的基本内容。它从古典实用主义哲学开始,以理想语言学派为主,兼及日常语言学派,涵盖早、中期分析哲学最为重要的十余位哲学家,着重展示分析哲学的工作方式和深层动机。与通常专注于哲学家的历史综述式导论不同,本书着力于学理脉络的挖掘,力图让读者直接面对分析哲学问题,形成自己的思考经验,为进入分析哲学当前讨论打下基础。本书在年初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幅度的改写和优化,是一本适合哲学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适于有一定欧洲近代哲学史基础的普通或专业读者了解分析哲学之用。
作者简介:
黄敏,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长期从事分析哲学教学及研究工作。研究领域涉及逻辑哲学、语言哲学、知识论、科学哲学、早期分析哲学以及欧洲早期近代哲学。主要著作有《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文本疏义》《哲学分析教程》等。译著《弗雷格——语言哲学》。
政治学
二十年危机—
国际关系研究导论
[英]E.H.卡尔著
秦亚青译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际关系研究中现实主义论述的开山之作。作者将国际关系思想划分为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流派,分析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局势,批判了当时占主导地位的理想主义,引发了国际关系学的第一次学理论战,为二次大战后现实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书中提出的基本论点,诸如国际体系处于无政府状态,权力在国际关系中具有重大作用,国家间存在根本的利益冲突等,都成为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命题。
作者简介:
E.H.卡尔(—),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学家。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曾供职于英国情报部门和外交部门。担任威尔士大学教授。年被选为英国学术院院士。
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有影响力的政治学著作之一。《决策的本质》原作以独特的视角审视了冷战时期的关键事件。此经典著作的第二版不仅仅是修订,更是重写:重新解释了古巴导弹危机前后的理论及事件;也融入了肯尼迪录音带及最近解密的苏联文件的信息。第二版提炼了原著中格雷厄姆·艾利森任美国助理国防部长及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时期的一些评论和观点。同时也有一位新的作者菲利普·泽利科参与了第二版的撰写,他著有十分畅销的评论著作《肯尼迪录音带》(TheKennedyTapes,HarvardUniversityPress,)。《决策的本质》(第二版)鲜活地展现了重压之下的决策过程,此书也是唯一一部尝试解决这一经久不衰的问题的著作:人们如何理解政府的举动?
作者简介:
格雷厄姆·艾利森,现为美国哈佛大学贝尔福科学与国际事务中心主任和肯尼迪政府学院教授,被誉为肯尼迪学院的建院院长。艾利森博士著有《决策的本质》《去问李光耀》《核恐怖》等经典之作;这些著作长期居于畅销书之列,对学术界、政界和大众都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艾利森博士还有丰富的从政经验,曾先后担任过美国国防部长特别顾问、助理国防部长、国防政策委员会成员等职务,并被两次授予国防部“杰出公共服务奖章”。
菲利普·泽利科,现为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历史学教授,主要研究现代世界、20世纪美国史和美国外交等。他不但取得了卓越的学术成就,同时也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曾任“9·11”委员会主席、美国国务院顾问、比尔和梅琳达·美国茨基金会顾问、奥巴马情报顾问委员会成员等职。
内容简介:
本书追溯了从殖民时期到现代美国农业政策的理论基础,并用经济学理论分析和解释了美国农业政策的政治经济影响。分析了古罗马食品和农业改革、英国《谷物法》以及有关农业政策的其他众多案例。这些历史案例表明,农业政策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是国家治理所必需的。本书还分析了美国农业政策的制定过程,实施农业政策的政府结构,以及从20世纪早期到年美国《农业法案》的演变过程。为了分析农业政策的历史演进及其政治经济影响,本书还对历史上美国的一些农业法案进行了详细说明。
本书既包含支持美国农业政策中的一些常用工具的观点,也包含反对它们的观点。这些争论一直持续到今天,其内容从税收与关税一直到风险管理。本书所提供的信息并不想影响读者的立场,只是提供参考信息,以帮助读者了解美国农业政策及其相关问题。
作者简介:
詹姆斯·L.诺瓦克,美国亚拉巴马州奥本大学农业经济学和农村社会学系荣誉退休教授。
詹姆斯·W.皮斯,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和州立大学农业和应用经济学系教授。
拉里·D.桑德斯,美国俄克拉何马州立大学农业经济系教授和经济学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zz/15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