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科学管理原理 >> 科学管理原理核心 >> 正文 >> 正文

投资回报倍的奥秘决定我们投资

来源:科学管理原理 时间:2022/4/4
治疗皮肤病的医院哪家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131228/4318829.html

如果将传统行业往互联网的迁移,比喻成一场“移民”行动,那目前国内的现状无疑是火爆且浩大的,而这过程中影响你是否能“移民”成功的关键性因素,就在于你能否完成底层的思维方式的迭代与转变。

今天,与你分享的是,梅花天使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先生的一篇,有关互联网时代下底层的思维方式演变的文章。吴世春先生作为连续创业者、曾先后在华为、百度工作,转战移动互联网后,推出过精品应用“食神摇摇”和万游助手。投资的案例包括蜜芽、趣分期、唱吧、小牛电动、一呼医生、51社保等优秀企业。

1决定我们投资的四个维度

我是在09年的时候开始做天使的,到现在一共投资了多个项目。因为当时是金融危机时期,那时候投到万人民币的话就是一个非常贵的项目了,一般大概能拿到50万人民币,创业者就非常感激了。

当时其实也并没有想通过机构天使的方式来做天使投资,但如果有熟悉的创业者找到我,我看到项目的想法非常好,而且创业者说只需要大概多少钱就可以把这个项目启动起来。只要人比较靠谱,我就投了。当时尝试性以“个人天使”投了几个项目,其中有一个项目(大掌门)帮我获得了倍的回报。这样直到后面两年,陆陆续续依靠口碑,很多创业者开始找上门来要投资。

我的投资逻辑很简单。我们认为一个企业的价值90%在团队,而团队的核心和发展瓶颈都在CEO身上。我们决定投不投主要参考4个纬度:

最好是技术背景:不用多说,网络革命是由技术驱动的;

有产品思维:代表理想,他要清楚的知道市场上好的标杆在哪个位置,这样才能不断思考;

有商业嗅觉:代表现实,他需要知道钱在哪里,观察市场时机,获取第一波聚焦;

有投资眼光:他可以发现有价值的东西,这就可遇不可求了;

具有这四个维度的创业者基本都能大成,但可遇不可求。一般具有前三个条件中的两个,我们就会投。

之所有有一个这样的投资逻辑,也是符合物理学”第一性原理“的思维路径,我们做天使投资的,最大的目标就是发现种子选手。

于是,每见一个创业者,我都会想他会不会是一个去纳斯达克敲钟的人。因为投资就是投人,但投人本身就是一个玄妙的东西了,没办法说清楚。但我相信成功的人一定有某种共通性,我努力的去揣摩这种共通性在什么地方。

2工业时代的四根支柱

现在每个人都可以说出自己理解的互联网思维,比如羊毛出在猪身上,共享经济,众包,价值的重构,口碑,颠覆,等等。但这些可能都是很浮躁的互联网思维,这些东西不是互联网出来后才存在,而是因为互联网的发展,它们在这个时间点集中爆发出来而已。

我们需要改变的不是现象上的东西,而是哲学上的互联网世界观。世界观才是思维的底层代码,思维不可能超过世界观的高度而自己变异。

先说说工业时代的世界观。那个时代是由牛顿开始的,他发明三大定律,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所以,工业时代就是牛顿时代。瓦特发明蒸汽机,是对三大定律的一个应用。泰勒提出科学管理的理论,也是对三大定律的一个应用。

工业时代的世界观,我觉得是由四根支柱构成:决定论、因果论(精确讲应该是简单因果论)、机械论、还原论。

第一根支柱:决定论,认为世界是物质性构成的,就像我们学过的物理一样,只要给一个初始条件,加上牛顿的定律,一定可以推导出未来的状态。

第二根支柱:(简单)因果论,认为一切都是由人类当前能理解能论证的因果关系联系起来的,知道了原因以后就一定知道结果。

第三根支柱:机械论,认为世界像钟表一样精确的走动,人们可以预知未来的一切。

第四根支柱:还原论,认为世界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整体等于部分之和。

在爱因斯坦之前,这些理论被当作真理,能解释世界上所有的现象。甚至认为物理学已没需要再补充新东西了,包括哲学层面。

3哥德尔窘境的出现

随着科学的发展,发现牛顿的定律仅适用于低速的宏观的物体,在一个三维的世界里解释的通。但若在微观世界里,把时间这个维度加上去,就完全不适用了,这就是它的bug。

任何一个已知系统若出现一个bug,一定要用一个更大的系统来统一它,才能解释它,这被称为哥德尔窘境,bug是悖谬点,更是机会点。我们认为系统之内是常识,跳出系统之外看是见识。见识比常识更重要。

见识比常识更重要,所以需要看到更高的维度,展开降维打击,这才是非常高明的。牛顿之后最著名的科学巨匠是爱因斯坦,他一个人开启了一个相对论的时代。

牛顿认为,质量和能量无关,爱因斯坦用一个公式:E=MC2,把能量和质量统一起来了,引入时间这个维度充分解释了光速情况下,速度越快,时间越慢。

那爱因斯坦的理论有没有bug呢?,也是有的。他的理论无法解释波粒二象性,光是粒子还是波,这差不多持续了三百年的一个讨论。最后认为光既是波又是粒子,玻恩提出了概率波来解释。

粒子到底是什么状态,这是不确定的,它是取决于你是否观察。薛定谔指出了一个很复杂的波动方程,相当于哲学层面的,解释了粒子的状态。这是科学史上一个很有名的实验——薛定谔的猫。这个猫是死是活,是不确定的,它的死活是取决于你是否观察。

你不观察,它可能是活的,你观察,它可能是死的。所以爱因斯坦不能理解的就是上帝在掷色子吗,还有什么事是不确定的吗,他至死都无法理解。这个不止是科学之争,已经上升到哲学的世界观之争。

4从牛顿世界观到互联网世界观

从工业时代到互联网时代,就同科学的发展一样。工业时代是在相对稳定的环境,有相对足够的数据,能对未来进行准确的分析。

现在的时代,市场变化速度超过企业的变化速度,专家的预测全部是错的,商业计划书通常也是错的,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工业时代对应牛顿的世界观,互联网时代对应的就应该是量子力学的世界观。

互联网的世界观也有四根支柱:概率论、不可知论(精准讲应该是复杂因果论,因果永远是成立的,只是当前的人类还没能力论证因和果之间的复杂逻辑)、整体论、自组织。

■第一根支柱是概率论,从工业时代到互联网时代,从决定论到了概率论。不能预言每次结果,但可以确定不同结果出现的概率。工业时代,我去银行贷款,扩大产能降低成本,然后可以赢得用户,销售出产品,基本是一定的。互联网时代,比如你生产手机,不是说足够多的产能、价格降的足够低就一定能卖的出去。

诺基亚产能最高,肯定可以成本最低,销售网络最广泛。但最终崛起的是小米、苹果。康德是我认为最伟大的哲学家,他就提出不可知论(复杂因果论)。海森堡提出了不确定性原理(投资人说注:表明粒子的位置与动量不可同时被确定。它反映了微观客体的特征——来源知乎)。

■第二根支柱是不可知论。互联网时代不可知才是常态,确定的结论恰恰是不靠谱的。原来最重要的假设是,我知道用户的问题是什么,我知道解决方案和产品是什么,去解决之前认定的需求。

恰恰这里非常危险,原来我们以为两者都知道,但大部分情况我们只是自以为知道,对用户和市场的了解很可能得是错的。承认不可知论是创业的前提。物质世界里,我确定知道这个事物的存在。在量子世界里,占主导地位的是不可知论。

热力学和相对论以及量子力学,都是源于发现了不可知论,最后才提出了波粒二象性。你不知道是波还是粒子,取决于你此时的观察,取决于你此时全新的认知。

■第三根支柱是整体论。之前的还原论认为,整体等于部分之和。整体论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多出来的部分是连接。这两瓶水加起来不是两瓶水,还有两瓶水之间的连接。基本粒子分到最后,可以发现由连接而有的一种相互关系是它的一个永远存在的本质。

有个著名实验叫量子纠缠,我们知道两个量子,如果你观察它时,它是各自不断旋绕的,即使把它俩隔离很远,它俩依然是维持一种互为正反的旋绕。

几乎伟大的思想家的思维方式都是整体论的思想。像马斯克也常讲的“第一原理”(投资人说注:第一性原理”是一个量子力学中的一个术语,意思是从头算,只采用最基本的事实,然后根据事实推论——来源知乎)。

这其实就是整体论的一个概述,学会利用“第一性原理”的思维方式而不是比较式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我们大部分人生活中总是去比较,别人做的好,我也去做,比他做的更好,更大。这种叫持续性创新,这种只能产生小的发展,不能产生颠覆性的发展。

第一原理的思考方式是用物理学的角度去看世界,一层一层剥开事物的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质,再从本质再往上走。不是说我在宝马和通用的基础上再做一个更好的车,那样很难超越宝马和通用。马斯克做的车,是从来没做过车的人靠自己的理解做了一个车。

■第四根支柱是自组织。从基本粒子到生物,到自然界,到社会科学,到社会网络,都是自组织。《混沌到秩序》里说:“跟能量和质量一样,自组织是物体的内在属性。”物体内在就存在自组织的状态,比如说分子、原子,很多排列,特别的有规律。

相邻个体之间基于简单规则的相互作用,就能涌现出整体的复杂性,这就是自组织。(这个复杂的自组织机制,可能就导致了一定程度的“不可知”,也就是复杂因果)。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hx/12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