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陆,中国民乐艺术家、著名笙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音乐活动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中国首位笙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原吹打教研室主任、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笙专业委员会会长,第六届华乐论坛暨“新绎杯”杰出民乐演奏家、中国国际翰林文学艺术家联合会国际民族音乐艺术笙专家委员会主席,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吉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笙专业委员会高级顾问、贵州省音乐家协会芦笙研究会艺术顾问、新加坡笙协会海外咨询顾问、秦俊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音乐金钟奖、中央电视台CCTV民族器乐独奏大赛专家评委,同时被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戏曲学院、天津音乐学院、新疆艺术学院等多所高校聘为客座教授。
李光陆7岁起开始学习笙、唢呐、笛子等管乐器,显示出过人的天资和悟性。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年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获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至今。在年中国国际民乐独奏大赛中,李光陆获笙专业组金奖;年韩国国际管乐艺术大赛获最佳演奏奖。《中国音乐报》年对其所作出的成就,进行通报嘉奖,并作为中国民族音乐向祖国60周年华诞献礼,全面连载刊登介绍其各方面业绩;《中国文艺》杂志社年伊始以《新时代下的民族音乐文化发展》为题,对李光陆教授各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进行全面报道;《中国民乐报》年1月以《向口传心授说再见——专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笙专业委员会会长李光陆》为题对李光陆教授的教学及学术方面成就全面报道;《音乐生活报》年第42期以《笙声不息吹响民乐之魂,执着跋涉共筑崛起之志——记中国民乐艺术家李光陆》为题并作为封面人物全面报道;《中国民乐》杂志年第9期?总第43期以《始于初心忠于笙情——专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笙专业委员会会长李光陆》为题并作为封面人物全面报道。
本期推介:人物专题系列(六)
《中国音乐报》年第七期封面人物李光陆论《中国当代笙艺术多元化科学教育——本位、多元、统一的发展模式》
中国当代笙艺术多元化科学教育
——本位、多元、统一的发展模式
李光陆
《中国音乐报》年7月刊登
关于中国音乐教育问题,近一个世纪以来,一直有很多争论:思想观念和方法的不断更新以及高等教育国际化、学习社会化、文化发展引领化、以及文化竞争、教育质量日趋繁荣的接触和交流所带来的文化上的各种冲撞,使这种争论变得更加尖锐起来,身在其中的我们,想要回避都是不可能的事了。不管怎样,出现争论是好事,因为只有争论,才会有更深刻的思考;只有更深刻的思考,才能在未来的历史进程中更好地把握住我们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音乐教育的方向,乃至中国当代笙艺术多元化科学教育统一的理念与辉煌乐章。
笙,在中华民族优秀的乐器宝库中,是我国历史上最优秀,最具有代表性的乐器之一。它历史悠久,几乎伴随了整个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它的科学设计,复杂制作,可以称作历史上乐器制作的绝活,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卓越的创造力。
笙,以其独特的发音方法、优美的外观、丰富的和声和科学的制作原理而蜚声海内外。笙发明的本身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在我国最早的文字记载中就有了关于笙的记载。从殷商到现在,它一直为人们所喜爱。它像一只俊俏、祥和、美丽而有朝气的凤凰、孔雀、仙鹤,唱着动人的歌声,弘扬着民族精神,在祖国历史长河的上空,飞舞了几千年。
笙,属于簧片乐器族内的吹孔簧鸣乐器类,也是世界上现存大多数簧片乐器的鼻祖,它发音清脆、高雅,音质柔和,歌唱性强,具有浓郁的民间色彩。同时,它是中国民族管乐器中唯一一件可以演奏较为复杂的复调固定音高的管乐器,也是世界上唯一能够演奏开放式和声的吹管乐器。它的音色独特,不管是用吹气和吸气,都能发出悦耳而又清脆的声音。用单音演奏时,音色柔和、优美,似秋夜的湖水,轻波荡漾;用和音演奏时,则音色浑厚高昂,犹如夏日的瀑布,飞越山川;与丝乐乐器吻合而奏时,则音色恬美悠扬,像山涧小溪,流水潺潺;与唢呐、管子等管乐合奏时,则音色粗犷热烈,如春潮滚滚、龙腾虎跃。笙还能够独奏和协奏,在音乐舞台上尽善尽美展现了它的神州雅韵与魅力;它丰富的和声,黏性的音色,使各种乐器声音融为一体,和谐动听。到目前为止,笙已发展成高、中、低不同形制的交响乐队,为世人所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nr/13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