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科学管理原理 >> 科学管理原理内容 >> 正文 >> 正文

除了参考书内容,使用与满足理论还爱考

来源:科学管理原理 时间:2022/12/27

/用心耕田水到渠成/

去到你向往的地方

作为新传学子

我们不仅要掌握

新传经典理论

更要紧跟时代

了解经典理论的发展与变化

这也是近年来

各大高校的高频命题点

每周一

田心都会带大家进行

「经典新学」

在回顾新传经典理论的基础上

学习经典理论在互联网时代的变迁

帮助大家巩固基础不断提升

使用与满足理论又称满足需要理论,是基于受众的需要和接受信息的原因出发进行的研究,与传统的以媒介传播信息影响受众的思路迥异。

卡茨、麦奎尔、罗森格伦、布卢姆勒等是该理论的代表人物。该理论认为,受众是有特定“需求”的个人,他们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的,从而使自己的特定需求得到“满足”。每个人的需求各不相同,在这样的情境下,大众传媒所传递的信息就不可能同时被所有的受众接受,受众总是从中挑选出可以满足自己的信息。而且受众面对大众传播不是被动的,受众总是主动地选择自己所偏爱和所需要的媒介内容和信息,而且不同的受众还可以通过同一媒介信息来满足不同的需求,并达到不同的目的。因此,不是传播媒介在操控受众,而是受众在使用传播媒介,传播活动的主动权是由受众而不是传者所掌握。

·重新审视“使用与满足”理论

1.使用主体:从受众到用户

进入智能媒体时代,受众的概念在技术赋权和大众媒介使用的主体意识的觉醒下,进阶为用户。用户这一概念本身就蕴含了更加强烈的主动使用的意味。用户不单单指广大的普通消费者群体,还包括运用新媒体产品辅助社会工作和商业运营的政府和企业单位。同时,用户相较于受众,更重要的一大区别便是用户不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内容的消费者,还是信息的传播者和内容的生产者。

用户成为信息产品的生产者和接收使用者的这一融合身份,开始生产甚至原创内容。技术赋权使得用户掌握了自主生产、自我表达内容的权利,传统的大众媒体凭借传播力占据强势地位的格局受到冲击,传受双方的地位向着渐趋平衡的网络节点式形态而改变。而身份的转换也让传统的“使用与满足”理论中对于受众媒介心理的剖析显得单薄。

2.满足内涵:需求的多元拓展

满足是来自受众本身预期需求在接触媒介后实现与否的一种对照。智能手机、智能电视和智能电脑接入互联网后,受众能够对节目的暂停、回放进行选择,从而不错过他们需要获得的信息;当智能手机上的App推送可以满足受众基础的信息需求时,受众往往会对大众传播媒体的内容生产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这种消费升级和需求拓展赋予“满足”更丰富的内涵,而这种丰富和拓展又取决于新的媒介生态和传播环境。

有学者总结了网络媒体的七种满足形态,分别是:

(1)满足获取信息的需求。

(2)满足缓解焦虑的需求。

(3)满足情感交流的需求。

(4)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

(5)满足主导的心理需求:心理学认为,人们喜欢能够完全支配自己行为的感觉,自主选择做什么,何时做及如何做,而网络媒体恰好给了网民更多的控制权。

(6)满足工具的需求。网络媒体不仅被作为信息的承载机构,同时也作为一种工具不断便捷着网民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网络媒体的便捷极大地满足了当今快节奏生活之下人们的需求,已经成了不可缺少的工具。

(7)满足慎议的需求。网络媒体承载一种平行、平等的传播形式,是一个公共领域,不断满足着网民政治参与的需求。许多网民通过各种方式相互交流观点,在网上形成强有力的舆论空间。

就这些满足形态来看,有些是传统媒体可以提供的,比如满足缓解焦虑的需求、满足获取信息的需求、满足情感交流的需求等,但是由于网络融合了传统媒介的文字、声音、图像的优势为一体,以及超链接和互动性等新特点,使得满足形态在内容上有了扩展,程度上得到提升。更重要的是,有些满足形态,如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满足主导的心理需求、满足工具的需求、满足慎议的需求等,已经从某种意义上超越了传统媒体,他们不仅仅通过媒介信息来满足需求,更通过网民使用其媒介平台或者说媒介本身来实施满足的过程,网络媒体中“使用”内容的扩展使得其满足形态发挥了传统媒体无法发挥的作用。

然而,在看到网络媒体不断满足网民需求、方便网民生活的同时,还应看到,由于网络的某些特性和管理的不足,还在制约着对网民需求的满足,如网络信息管理不足带来的信息超载和可读性差;网络虚拟性带来的虚幻的自我实现和情感满足;网络市场化带来的娱乐化倾向和过重的商业味;网络空间巴尔干化带来的族群政治以及技术制约带来的安全隐患等问题。

3.媒介形态:由媒体到平台

受众满足需求所接触的媒介,最初指代的是广播、电视。媒介平台是近年来崛起的传媒新业态,是通过某一空间或场所的资源聚合和关系转换为传媒经济提供意义服务,从而实现传媒产业价值的媒介组织形态。媒介平台本身不具备我国媒体单位的新闻采编资质,“是融集成资源、响应需求和创造价值于一体的综合服务提供商”。在媒介平台中,利用算法技术帮助内容分发的智能资讯平台成为近年来不可忽视的新兴互联网势力。内容智能分发平台以用户需求为中心,通过聚合海量新闻资讯,进行移动化传播,组合多种社会信息服务模块,升级为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导入用户生产内容并实现用户主导内容消费,完成价值创新,使其取代传统媒体成为用户接触社会信息的重要入口。过去需要从不同的媒体上获得的信息,随着媒介平台特别是内容智能分发平台的出现,海量信息被集成在一个个方便易用的App和小程序中,用户只需轻轻一点便可以极低的成本得到满足。便捷的信息消费使用户产生了更多样的媒介接触需求。

真题链接

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基本内涵和如何评价使用与满足研究

成都理工大学,,简答题

使用与满足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填空

简述“使用与满足”理论

四川大学,,简答

简述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基本内涵

四川大学,,,简答

用实例阐释“使用与满足”经典传播学理论

四川大学,,论述

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基本内涵和如何评价使用与满足研究

成都理工大学,,简答

“使用与满足”理论及其评价

成都理工大学,,论述

试论述传媒接触的社会条件因素

成都理工大学,,论述

受众阅听动机的分析

成都理工大学,,简答

用理论解释受众主体地位的机制

成都理工大学,,简答

阅听动机

成都理工大学,,名词解释

“使用与满足”过程的基本模式。

成都理工大学,,名词解释

受众接受媒介的一般动机有哪些?

成都理工大学,,名词解释

赫佐格通过调查发现人们收听肥皂剧的主要动机有哪些?

成都理工大学,,简答

试述受众在接触传媒时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成都理工大学,,简答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nr/143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