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上海交通大学万国华教授
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作为管理科学这门艺术的权威专家,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万国华深谙管理的重要性。多年来,他潜心管理科学研究,结合中国具体情况,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而不懈奋斗。虽任重道远,但他坚信,经过管理学同仁的共同努力,中国的管理科学在理论和实践上一定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万国华,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管理学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曼彻斯特大学联合DBA项目中方学术主任,中山大学教授,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学术兼职包括美国生产与运营管理学会旗舰刊物ProductionandOperationsManagement的SeniorEditor,JournaloftheOperationsResearchSocietyofChina(Springer)和JournalofManagementAnalytics(TaylorandFrancis)的AssociateEditor,以及《系统管理学报》编委,INFORMS、POMS和AIS会员,上海市运筹学会副理事长。
万国华在华中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分别获得理学学士、工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曾在香港科技大学、澳门大学和美国纽约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多年来,他在管理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孜孜以求,主攻企业运营战略与管理、供应链管理以及企业信息管理,特别是在企业关键资源配置与调度的理论、模型和算法方面取得了若干具有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在OperationsResearch、MathematicsofOperationsResearch等国际学术刊物发表了20余篇SCI、SSCI论文,主持承担了10余项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基金资助的研究课题。
教学方面,万国华为本科生、MBA学生和研究生讲授运筹学、供应链设计与管理、信息技术等课程,指导了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以及MBA共80余人,曾为十几家国际和国内企业提供过运营与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及管理等方面的培训与咨询。在企业咨询方面有比较丰富的经验,为Caterpillar,Dell,Honeywell,BASF和上海外高桥造船、上海大众汽车等中外企业提供过运营与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及管理等方面的培训与咨询。
不断求变,建设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
在科技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尽管管理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但大部分人对它的重要性的认识似乎并不深刻。科学技术决定了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推动了社会发展的进程。但是,如果仅有先进的科技,而没有先进的管理水平和相应的管理科学的发展,那么,再先进的科学技术都将无法得到有效运用,资源更是无法得到优化配置。
事实上,管理的重要作用体现在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自世界进入工业文明以来,随着生产系统和社会分工的日益复杂,管理变得越发重要。毫不夸张地说,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法是推动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两个车轮”,缺一不可。这一点,已为许多国家的发展经验所证明,英美的新教伦理、法德的理性严谨、日韩的工匠精神等等,但凡崛起的大国,并成功保持发达的社会体系,都离不开自己独特的管理体系和组织理论。反例也是举世瞩目的,如以天主教和东正教为主导的意大利、俄罗斯以及南美诸国,民风散漫,管理不力,纷纷坠入中等收入陷阱。毫无疑问,中国要想从根本上避免跌入中等收入陷阱,就必须提高警惕,适时加强管理理论创新,形成独具特色的管理理论。因此,万国华指出,随着未来社会共同劳动的规模日益扩大,劳动分工和协作更加精细,社会化大生产日趋复杂,管理将变得更加重要,要想以有限的资源获得最大的产出,就必须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充分重视管理的巨大作用。管理既涉及到物,又涉及到组织和人,因此,管理必须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工程要科学化,管理也要科学化。”
万国华说,不能只凭直觉判断来管理,那样将没有科学性而言。他认为,在21世纪的中国,做一个管理学科的教授,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责任。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社会对管理学知识和管理培训的需求量大而迫切;另一方面,面对企业提出的人才和知识的需求,建立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仍然任重道远,需要每一位管理学者甚至毕生的努力,“管理只有永恒的问题,没有终结的答案”。万国华指出,融合古今中外的管理思想之精华,指导中华民族全面崛起中的管理实践问题,并对人类的管理理论和实践做出贡献,是当代中国管理学科教学和科研工作者的伟大使命和历史责任。
年,被全世界尊为“科学管理之父”的美国著名管理学家F·泰勒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的出版,掀起了一场管理理论和实践的革命,也标志着科学管理时代的到来。泰勒是第一个认真研究劳动效率的人,第一个把管理当作一门科学的人,一个影响了人类工业化进程的人。时至今日,管理这门学科的发展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当设计一座大桥时,既要符合基本科学原理,应用力学、结构学、材料学等学科理论,同时也要考虑其艺术成分。同理,管理在强调科学性的同时也需要讲究艺术。从数学到计算机再到管理,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这一路走来,万国华选择了一个不断求变的崎岖之路,但他坚信,良好的数理训练是做好管理科学研究的基础。扎实的知识储备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使万国华在管理理论创新上一步一个脚印,厚积薄发,成绩斐然。
“服务运作管理”,助力新经济增长
管理科学的价值在于应用,尤其是在我国亟待进行的服务型经济建设事业上,更是十分需要一整套切合中国实际的新型管理理论。万国华指出:“管理科学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资源的最优配置——让成本最小而产出最大,而这就要重视运营和流程,通过科学管理才能让效益达到最大。”
服务业是发达经济体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如今,美国经济70%以上都是服务型经济,制造业明显下降。而服务业的对象是人,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医疗,美国的医疗行业已占GDP的17%。在服务经济独占鳌头的今天,中国的服务型经济占比也已接近50%。然而,对服务系统管理的相关研究却比较少。万国华说:“我们希望从制造系统的管理论出发,把相关理论和方法扩展到服务系统,研究如何使组织的资源得到最优配置,如何在考虑组织和人的因素的情形下,设计出最好的运作流程。”
在服务系统处理能力一定的情形下,即在较短的时间内无法改变处理能力的情况下,如何对相关资源进行配置和调度?决定在何时用何种资源为何顾客提供服务,使得系统的服务水平达到最高或服务费用达到最小?这正是万国华和团队研究的“服务运作管理”问题。通过实地调研、收集数据、对关键问题攻关克难,该项目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并最终取得了诸多研究成果。依托该项目,万国华及其研究团队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上表论文10余篇,并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1项。
“服务运作管理”项目研究了服务系统中的关键资源配置和调度问题,考虑了服务系统的预约调度问题,并构建了一个一般性的模型,通过凸松弛和采样平均逼近算法可以在多项式时间内求解该问题;建立了一个考虑各类约束的手术室调度模型,并提出了一个有效的启发式优化算法,与实际数据对比,平均可以提升手术室利用率15%以上;研究了一个基于家庭医疗背景的同时考虑路由和预约调度的优化问题,建立了问题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并设计了基于强有效不等式的优化算法,从而可以求解实际大小的问题。该项目提出了求解问题的启发式算法,万国华说:“期望该模型也可以用于其他相关领域。”
此外,该项目还研究了服务型生产系统中基于订单的生产排序和调度问题,以及其中管理人员决策模式的影响;应急服务系统中的排序和调度问题,主要是大型灾难事件后的医疗救援的资源调度问题,对单个医疗队的情形给出了多项式时间算法,对多个同质医疗队的情形给出了启发式算法等等。可见,“服务运作管理”项目具有广泛的运用空间,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为我国将来即将大规模展开的建设服务型社会大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管理创新,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医疗问题是当今社会大众普遍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yz/13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