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疼痛是一种很常见的身体反应,因为生活中很多因素都会导致这种现象发生。比如,出门时不小心摔了一跤、被锐器刺了一下、撞上了什么硬物等,这些都可以引发疼痛反应。
也可以说,疼痛反应是大家能够感受的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意在提示人们,身体可能遭遇了不健康的影响,所以疼痛也算是一种暗示,告诉人们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去减轻疼痛带来的影响,以及应对疼痛背后可能存在的健康危机。
但是,大家会发现,即使是每个人都有过疼痛体验,但对于同样的疼痛类型,其描述并不全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大家在感受疼痛时,极有可能存在疼痛程度的感知差异。
所以,面对疼痛反应,是否真的存在疼痛分级呢?如果有的话,常规的疼痛分级又是怎样的呢?若想科学管理疼痛,这3个常识最好不要错过。
1.疼痛也存在分级吗?
这是肯定的,因为疼痛程度不同,大家所能够表现出来的反应也有所不同。举个简单的例子,用针轻轻刺一下皮肤,与用力刺一下皮肤,带来的疼痛反应绝对是不同的。
所以,出于这样的差异,不管是患者本身,还是医务人员,双方在交流的过程中,都需要针对疼痛,采取可以量化的评估方式,所以就有了疼痛分级。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客观的标准,那么大家就很难准确去评价自己感受到的疼痛,到底是哪种程度。
2.常规的疼痛分级是怎样的呢?
从目前公认的疼痛分级来看,疼痛可以分为5级,分别是这样去定义的:0级,一般没有疼痛存在;1级,患者能够感受到轻微的疼痛,或者不用药产生的间歇性疼痛;
2级,患者能够感受到的中度疼痛,而且疼痛会对患者的休息产生不利影响,需要用止痛药物缓解;
3级,患者能够感受到的重度疼痛,而且这种疼痛用药之后都不能够有效缓解;
4级,患者能够感受到的严重疼痛,这种疼痛会影响血压、脉搏等变化,甚至还有可能会诱发全身休克。
3.如何管理身体的疼痛反应?
长期的疼痛反应,会给人体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所以做好疼痛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那么究竟该如何管理疼痛呢?大家需要注意遵循这些原则:
一是不依赖药物的原则。轻微的疼痛,自己可以承受的,不建议立即用止痛药,因为这样容易形成对药物的依赖;
二是“三阶梯”原则。从轻度疼痛到重度疼痛,在用药时也需要循序渐进,不要一开始就用阿片类止痛药,这是不科学的;
三是“由少到多”的用药原则。小剂量药物可以缓解疼痛的,尽量不要加大药物剂量,以免给身体带来更多负面影响。
#百万创作者计划#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yz/16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