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科学管理原理 >> 科学管理原理作者 >> 正文 >> 正文

张帆从ldquo机电局长rdq

来源:科学管理原理 时间:2022/4/30

作者简介

张帆,年生,福建福鼎人。文学博士,毕业于上海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现为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副教授、汉语言文学专业负责人。主要学术兴趣为共和国文学的文史互证研究。主持省级项目1项,参与国家级项目2项。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理论与批评》《光明日报》等刊物发表论文和评论数篇,一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引语

蒋子龙的写作代表了新时期文学对改革历史与前景的最完整叙述,投射了新时期的文化政治。《机电局长的一天》产生于“文革”末期的整顿阶段,回应的是年前后的理论论争,作为一个过渡性的文本,在革命叙述模式下对前三十年文学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关系作了微妙的改写,塑造了霍大道这一两面讨好的管理者形象,并在话语上连接了整顿和改革。《乔厂长上任记》紧承其后,在改革初期进一步坐实了这一变化:管理模式由“鞍钢宪法”向“马钢宪法”乃至科学管理的转换,以及管理者由政治官僚向技术官僚的回归。但是,这一对官僚政治的叙述和实践,难以回应改革时期的未来面向及其对新人的期待。青年政治的出场,必然要求改变“上层路线”的叙述模式。

本文原载于《东方学刊》年03期

1

整顿时期的理论辩论

作为“新时期”工业改革文学的代表作家,蒋子龙的写作完整地呈现了工业改革文学的发展脉络和演变逻辑,并勾连着共和国前三十年的工业建设历史及其文学叙述的经验。

通过勾勒工业文学的形象谱系,李杨发现蒋子龙塑造的经典形象乔光朴(《乔厂长上任记》)与“大跃进”期间草明笔下的宋紫峰(《乘风破浪》)有着惊人的历史关联,1其中隐含着“鞍钢宪法”与“马钢宪法”的理论争论和历史实践。2当然,两者的变化并非一蹴而就,要更加细致地梳理历史脉络,首先须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zz/12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