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科学管理原理 >> 科学管理原理核心 >> 正文 >> 正文

知识学科与科学我国科学教育的思想情结与

来源:科学管理原理 时间:2022/3/11

胡扬洋按:本文初稿撰写于年12月,先后多次投稿,大修四次(最后一次在年1月),终于在年2月《教师教育论坛》以《我国科学教育的思想情结与文化问题——基于物理教学的审视》见刊。前后超过一年时间。

回顾本文写作的历程,可以说既是我个人内部思考的产物,同时也受惠于外界的启发、编辑的鞭策。尤其是陈敏华老师(见引文)今年一月对胡克定律教学价值的解说,瞬间令我知道了本文写作的方向和重点,可以说是一路披荆斩棘,一写到底。虽然辛苦,但是终于有了一种还愿的感觉,内心无比舒畅。正如引文中所说,陈敏华老师一直以来赞同“物理学是测量科学”的观点,而本文则是我个人对这一观点的一种理解和阐发,并试图为人们接受这个观点扫清些思想障碍。

本文发表版较我个人改定的版本在标题和个别语言上有所删改,故以下贴出原文,供批评指正。文中还贴出了引用的乔际平先生“多伦多手稿”的部分扫描,以及我引用的北京广播电视大学物理系函授讲义的书影。以下是正文。

一、导引

一个东方文化大国的科学教育应该有怎样的面貌与内涵?这个问题对于当下的中国是不容易回答的。其缘于科学作为一种文化舶来品,在历经百年之后仍然与中国的文化社会关系纠缠,以至于中国人关于科学教育的观念与行为都仍然处于某种程度的错乱和得过且过之中。不消说,科学课堂中的题海战术、机械灌输仍然大规模存在,我国公民乃的科学素养仍然不高。然而,这些问题也并不新奇,而是早已存在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虽然教育改革此起彼伏、从未止息,然而我国科学教育的观念、教师与行为则很难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同波涛翻滚的海面以下,海水依然静止。原因究竟何在?当前的科学教育人能否为中国科学教育找到一条更具根本性且足够坚实的出路?应该说,现在是有条件的。中国科学教育已然积累了大量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并且当前我国的教育学术、政策与实践都处于前所未有的平稳发展期。因此,当前研究不应辜负时代赋予的命运,而应展开足以回应时代精神的、足够深刻的沉思与谋划。

二、中国科学教育的“知识情结”

我国科学教育研究领域的主题与术语如今已经呈现前所未有的丰富。科学探究、科学模型、科学本质、科学素养、科学论证等,都成为备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hx/12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