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也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年5月,党中央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要求大力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
——年9月,“科学家精神”再一次被提起。
一、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共鸣。在爬坡过坎的征程中,科技需求不会少,要求会更高。各行各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亟须得到解决,建设美好生活的种种心愿迫切盼望实现。新时代的科学家依然要心怀祖国,破解时代命题,回应人民关切,在创新的路上继续进发。——中国科学院院刊《礼赞“科学家精神”》二、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70年来,攀登者们以创新铸剑,有力支撑起民族脊梁。“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导航等重大科技工程,突破了技术封锁,彰显了中国力量;陆相成油理论、人工合成牛胰岛素、铁基超导等基础研究的重大成果,体现了中国人的创新智慧,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影响力;量子信息、移动通信、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战略前沿领域,中国人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与世界科技强国同台竞技。——经济日报佘惠敏《让科技创新的强国动力更强劲》三、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
早在年,时任中国科学社社长任鸿隽发表在《科学》杂志的《科学精神论》一文开宗明义,“科学精神者何?求真理是已”。任鸿隽还总结了科学精神的5个特征:崇实、贵确、察微、慎断、存疑。他说:如果再加上不怕困难、不为利诱等品德,就更完备了。他认为当时的中国学界有四大弊病:材料偏而不全,研究虚而不实,方法疏而不精,结论乱而不秩。任鸿隽的这些判断,在百余年后的今天依然振聋发聩。——学习时报贾宝余《弘扬老一辈科学家精神》四、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
板凳甘坐十年冷。每一项巨大科技成果的问世,离不开敏锐的科学洞察力,更依靠科学家们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甘坐“冷板凳”的奉献精神。科研的道路有时显得漫长而孤独,从科研规律看,研究成果往往难以一蹴而就,总有一个循序渐进、量变积累的过程。据调查,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三大奖项,从立项到结项的研究时间平均为11.4年,从结项到提名国家奖的时间间隔为4.4年。科技创新的要求越是迫切,越是要下一番沉潜专注功夫;越是盛行名利至上,越是要不为“名利”遮眼,为“路漫漫其修远兮”的科研事业奉献青春岁月,这是科技工作者们为青年人上的重要一课。——中青在线郭可欣《青年人要学习什么样的科学家精神》五、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
新中国70年来,一部科技发展史,可以说也是一部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历史。没有团结协作的意识,没有众志成城的精神,我们就不可能创造一个又一个科技发展的奇迹。站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风口,我国科技创新已步入以跟踪为主转向跟踪和并跑、领跑并存的新阶段,跨界融合、团队协同、国际合作越发变得重要。——人民日报《集智攻关无不成》六、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当今之中国,正在向世界科技强国进军的征程中。实现这个伟大梦想,归根到底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的接续努力,需要“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新生力量。大力弘扬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为年轻一代插上科技翅膀,国家的创新发展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深圳特区报《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素材来源:知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