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自然科学教育进入我国青少年课堂,成为必修课。半月谈记者走访多所中小学采访发现,历经4年实践,我国青少年自然科学教育已有了一定基础,但同时面临校内教育边缘化与校外教育套路化交织带来的多种问题,长远看或将削弱国家科技创新人才培养。1校内课“可上可不上”,校外课快速套路化年以来,多地围绕青少年自然科学教育进行了探索,多数学校开设了科学课,一些培训机构开展了相关尝试,初步破解了科学课“能不能上”的问题,但“能不能上好”仍不容乐观。“在一些学校看来,科学课可上可不上。”某省一位小学科学教师说,语数外随意挤占科学课,正上着科学课的学生可能被语数外教师叫走补习、谈话。个别学校科学课由数学、语文教师兼任,一周两节的科学课开成一周一节,甚至一学期都上不了一节。一位乡镇中学教师说,学校不做实验,实验器材被乱扔或封存积灰,有的连包装都没打开。部分学校由于资金不足、安全无保障、管理难度大等原因,不支持自然科学课开展户外观察和实验。小学生许梓韩告诉半月谈记者,身边许多同学对科学感兴趣,但不喜欢上科学课。“我希望多开展实验、观察、种植、饲养等科学活动,不要总看幻灯片。”校内科学课形如鸡肋,校外科学教育却又急速套路化。近年来,大量社会资金进入自然科学教育领域,教育体系、教育标准和教学经验存在不足。半月谈记者采访发现,不少校外培训机构装修水准较高,配备了基础性实验设备,但教学能力欠佳。长三角地区一位校外培训机构负责人舒某说,师资以刚毕业学生为主,在网上找些材料现学现卖,都是小孩子,好应付。还有培训机构将户外科学活动变成踏青、游园,称之为“认知岩石、水文”,实际上教师也不太会讲,就是带着孩子逛公园。天体物理学家、天文科普教育专家梅苞说,科学课面临的普遍问题,是教育短视与急功近利造成的。2科学教育缘何效果欠佳将自然科学纳入义务教育课程体系,体现了国家对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yz/15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