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生FM
管理百年,50人50本书,本期为你解读的是管理史学家斯图尔特·克雷纳的著作《管理百年》。作者汇集了从上世纪初开始至今年的管理思想发展史,涉及到的重要人物50多位,思想流派更是精彩纷呈。我用三期的篇幅来解读书中的主要内容。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至今),所以我加了一个副标题——《管理百年极简思想史(上、中、下)》。虽然管理思想年来纷繁复杂,但大家可以按“背景-问题-思想”这个基本逻辑去思考,就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管理的突出问题是什么,理论家和实践者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去试图解决这些问题,哪些思想立刻得到当代人追捧,哪些思想是在沉寂多年后大放异彩,哪些思想虽然解决了当下问题,却产生了副作用、新问题,哪些思想在推广中不断异化,最终违背了创立者的初衷和本意。
好,接下来我讲《管理百年极简思想史(上)》。到20世纪初,虽然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技术得到了飞跃式的进步,但对于企业来说最大的问题是效率低下,“磨洋工”现象普遍,劳资关系紧张,工厂混乱无序,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在这个背景下,“科学管理”理论应运而生,泰勒凭借“科学管理”,跻身于“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列。
泰勒的神秘武器就是一块秒表,他详细测量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所需的时间。然后将工具、工序、动作都标准化,根据定额采取计件工资。科学管理的方法可谓是立竿见影。同一时期,亨利.福特创造出了“装配生产线”,这套系统让福特汽车发展成为20世纪的庞大的“工业巨兽”,但科学管理思想和“福特主义”有一些先天性的缺陷,就是把企业视为机器,把员工视为工具和零件,忽视人性的存在,缺乏对人的信任与尊重。也没有对“组织”这个课题有足够的思考。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思考了泰勒与福特没有思考的问题,即企业的组织。韦伯认为官僚体制是工业世界里最理想的形式。它等级森严。有着精心设计的晋升结构和部门界限。组织像机器一般运作。系统里的每一颗螺丝钉,每一个官僚,都履行着界定分明的任务。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巴纳德和斯隆则分别对组织的运行和集分权作出了示范性的阐述。斯隆独创的“事业部制”,至今被许多企业应用,但组织集权和分权,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斯隆之后通用公司很快陷入困境,斯隆在通用的组织变革案例再一次印证了了一个道理:管理上没有最终的答案,只有永恒的追问。
第一位为管理提出了可信的定义的是一位叫亨利·法约尔的法国工程师,他提出14条管理的一般原则。在所有管理学早期思想家的著作当中,法约尔的思想恐怕是最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只不过,也是最为人所忽视的。
年,洛克菲勒基金会向哈佛大学工业心理委员会提供了捐款,用于探索现实中的工作情况,即人们在工厂里怎样工作,人们在工作中最关心什么。怎样才能激励工人?哪些因素会影响工人的士气和生产力?从理论上看,科学管理的逻辑精密而有力,无可辩驳。可在实践中引入大规模生产和科学管理技术,反倒会降低工人的士气。梅奥带领团队于年到年在霍桑工厂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这就是著名的“霍桑实验”。实验结果颠覆了当时人们的普遍认知,工人的生产效率并不完全取决于“照明”等外在生产条件,而是更多取决于态度、情绪、自尊以及人际关系。除正式组织外,工人们会结成“小圈子”,组织内部形成一张错综复杂的动态人际关系网络。
有人批评梅奥说“霍桑实验充斥着自以为是的优越感,有一种家长式的居高临下,他不是真正的理解人类行为。”而福莱特不同,她的观点比梅奥大大超前了一步。福莱特充满了人文关怀,与泰勒等人漠视人性的观点形成了鲜明对比。福莱特思想中最关键的一条,即人是所有商业活动的中心,也是所有其他活动的中心。我们不应该把眼前碰到的所有问题都分门别类地割裂开来,她说,“我不认为我们有什么心理问题、伦理问题和经济问题。我们的问题就是人的问题”。福莱特对领导力提出的意见同样极具现代眼光:“最成功的领导者都能看到一番与众不同又尚未实现的景色”,“领导意味着赋予他人自由”“如果说追随者必须参与领导,那么领导者也就必须参与追随。追随必然是一种合作的关系。”怎么用一句话来形容福莱特呢,我想了半天,只能说她是现代“穿越”过去的,因为她的思想比她所处的时代领先了几十年。我们今天的大多数企业高管还远远无法触及到福莱特的思想高度。
总结一下,年-年的管理主题是效率与规模,泰勒、法约尔、韦伯、巴纳德、斯隆、福莱特、梅奥这些管理大师用了40年的时间,分别从管理、组织与人三个方向,构建了现代管理学大厦的基本框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zz/12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