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关于高效能管理的第期分享
作者:西子桐
内容简介:
本文重点讲解工作中协作的分类,分为2种类型,4种方式。2种类型是全新问题的协助(问题解决型)和例行工作的协调(追求效率型)。4种方式是相互沟通、指挥监督、工作产出标准化和工作内容产出化。只有掌握了协作的分类和方式,才能更好地通过协作方式来提高工作中的效率。
正文:
我们已经讲过:组织最基本的2种活动,是分工和协作。分工能够提供工作效率已经讲过了,今天我们重点讲一讲协作增加工作效率的情形。
分工虽然可以增加工作效率,但是对协作提出了要求,因为分工就意味着工作的执行者增加了,于是执行者之间的协作就是影响工作效率的另一关键因素了。如果协作不畅,整体的工作效率可能不增反降。
协作方式不同,对工作效率的影响点也不同。我们先对协作进行一下分类。
组织协作分为两种类型:全新问题的协作(问题解决型)和例行工作的协作(追求效率型)。
全新问题的协作又分为2种协作方式:相互沟通和指挥监督。
例行工作的协作又分为2种协作方式:工作产出标准化和工作内容标准化。
对4种协作类型进行举例说明:
相互沟通
“这个事情我想这么做,你觉得怎么样?”“可以啊,我觉得很好!”
指挥监督
“这个事情你不要这么做,你应该那样做!”
工作产出标准化
”这个事情我只要结果,怎么做你自己定。“
工作内容标准化
”这个事情你要按照操作手册的步骤和要求做。“
通过举例,大家应该初步了解了这四种协作的方式了。接下来我们逐一进行讲解。
01相互沟通
首先,要清楚的是相互沟通是在全新问题解决的情形下使用的重要协作方式。而不是例行工作,因为例行工作通过长久多次的执行,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协作方式了。
相互沟通是最简单的协作方式,也就是通过非正式的简单交流实现对事情的一致看法,进而实现协作目标。
比如说:小饭馆的服务员和厨师在面临新问题出现的时候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协作的。一位顾客点餐后强调不要放辣,而这道菜在例行制作的时候是放辣的。这个时候怎么办呢?服务员告诉厨师几号桌的什么菜不要放辣,厨师回复说知道了,这就是通过相互沟通来实现面对新问题的协作机制。
02指挥监督
小饭馆的协作,非常简单。所有通过相互沟通就可以了。但是,随着分工细致程度的加深,分工带来的效率有可能被协作的成本“吃掉“。执行成员的增加,会使得原来的相互沟通的协作方式,变得优势不在,这个时候就会自然演变成另一种协作方式,那就是指挥监督。
这种指挥监督,就是在组织活动中,有一个起大脑角色的执行者,指挥和监督其他成员完成相关的工作。与相互沟通不同,相互沟通是一对一的关系,而指挥监督更多的时候是一对多的关系。
比如,足球场上,足球队长就是起着指挥监督作用的人,而车间里面进行生产的小组长、乐队的指挥也是这样的人,他们对自己的下属成员进行指挥和监督,实现有效的协作。
03工作结果标准化
首先,要清楚的是标准化工作是在例行工作中使用的重要协作方式。而不是全新问题解决工作,只有反复执行的工作,标准化才有意义。
工作结果标准化,就是在协作的过程,每一个成员要交付给下一个成员的工作结果是具体有要求的,而接收者在接收的时候,只需要看交付的工作结果是否达标,达标的话就接收,然后开始下一个任务,不达标的话就不接收。
比如,理发店就是这种协作模式。你去理发,首先洗头工会给你洗头,只有洗干净就可以交给理发师去剪发了,而不会管这个洗头工是先洗左边还是先洗右边。而同样的理发师也是工作结果标准化,只有理完发你满意就可以了,至于理发师怎么理,用左手还是用用右手,是没人管的。当理发师的工作结果达标后,你才会付款。
04工作内容标准化
和工作结果标准化一样,工作内容标准化也是针对例行工作的。与工作结果标准化不同的是,工作内容标准化是对内容进行规定,而不是结果。
从分工细致程度来看,工作结果标准化相对粗一点,以对结果有具体要求,而工作内容标准化则更细,对工作执行的内容进行了标准化的规定。
工作内容标准化,就不得不提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泰勒。他做的著名的”帮运生铁块试验“就是通过工作内容标准化的协作方式,使得工作效率增加了3倍。
很多劳动力密集型的生产车间都是采用工作内容标准化的协作方式,每一个岗位上的工作需要按照操作手册的要求,完成自己的工作内容。
综上所述,对于提升工作效率而言,我们首先要区分协作方式,不同的协作方式下面,对于效率提升的具体要求和策略是不一样的。
面对全新问题,要更注重沟通效率的提升,而面对例行工作,标准化则是重中之重。
分工细致程度的不同,也会采用不同的协作方式,面对全新问题,分工细致不高时,采用相互沟通协作方式,而分工细致较高时,则采用指挥监督的协作方式。面对例行工作,分工细致不高时,采用工作结果标准化,而分工细致较高时,则采用工作内容标准化。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jg/14085.html